雅诗兰黛发布2025财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报告,净销售额为143.26亿美元,同比下滑8%;营业利润亏损7.85亿美元,净利润同比暴跌390%,由盈利3.9亿美元转为亏损11.33亿美元。
集团护肤、彩妆、护发三大核心业务净销售额均出现下滑。护肤业务净销售额同比下滑12%,录得69.62亿美元,其中第四季度跌幅扩大至16%,净销售额为17.05亿美元。彩妆业务净销售额为42.05亿美元,同比下滑6%。
雅诗兰黛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司泰峰表示,有信心在2026财年实现有机销售额增长,并开始重建运营盈利能力。为此,集团正从产品创新、渠道管理、营销推广等方面采取措施,包括聘任新研发负责人、优化渠道布局、尝试新营销方式等。
中国作为雅诗兰黛第二大市场,2025财年净销售额同比下滑6%。该市场采用双轨制管理模式,即正价零售业务由中国区管理,免税渠道由全球总部负责,该模式导致产品运输周期长、库存积压等问题。
旅游零售业务下滑显著,2025财年该板块销售额占比已降至15%。中国海南免税店库存积压导致促销力度加大,黄金修护套盒在中免日上的售价较专柜低26%,侵蚀毛利率。
为应对中国市场挑战,雅诗兰黛于2025年2月将中国内地市场单独设立为一个业务板块,中国区负责人樊嘉煜直接向集团CEO汇报。中国内地市场从2026财年开始将独立汇报业绩。
当前中国美妆市场呈现“高端外资品牌承压、大众国货崛起”的格局。2025年“618”期间,珀莱雅、毛戈平在天猫美妆TOP20中占据两席,抖音渠道国货品牌GMV占比达45%。
雅诗兰黛在供应链方面采用“总部统一供货”模式,订货周期长达6个月,疫情期间积压库存需通过降价清理。2024财年护肤品类库存周转天数同比增加18天,部分产品折扣率超过50%。尽管集团通过裁员3200人、关闭10%的线下门店优化成本,但供应链响应速度仍落后于本土品牌。
全球美妆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市场竞争格局重塑、消费需求迭代、渠道结构重构。LVMH旗下LV以1200元单价口红进军美妆市场,Gucci美妆升级包装,新兴品牌如Glossier、FentyBeauty、CharlotteTilbury等则通过社区运营模式崛起。
本土品牌毛戈平等也在打破“国际大牌=高端”的认知,形成国货高端梯队。雅诗兰黛核心品牌矩阵未能有效区隔,主品牌EstéeLauder增长乏力,超高端线LaMer占比不足。
为改变困境,雅诗兰黛于2023年11月启动“利润恢复与增长计划”(PRGP),截至2025年8月已完成超3200个岗位的净削减,预计2026财年末完成全部裁员计划。
这些措施将产生12亿-16亿美元一次性成本,尽管毛利率可提升2.3个百分点至74%,但重组费用直接导致净利润大幅下降。
集团计划通过“价值链优化”减少层级,合并生产基地、优化库存管理流程,以缩短供应周期并降低库存风险。研发部门将聚焦高增长品类,削减低回报项目。
雅诗兰黛正通过加速本土化创新、优化供应链、加码数字化三大举措扭转颓势。集团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开发香氛产品,在日本新建工厂以缩短亚洲供货周期;与Adobe合作的AI营销系统已使素材生成效率提升40%。
然而,当前股价较2021年高点已下跌65%。未来能否破局,取决于雅诗兰黛能否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通过高端产品突破市场瓶颈,并通过本土化策略抓住中国市场机会。下一个财季能否实现增长,将是检验其战略转型成效的关键节点。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