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纪-U(688256.SH)于2025年8月28日收盘上涨15.73%,股价收于1587.91元/股,超越贵州茅台(600519.SH),成为A股市场最高价股。
此前,寒武纪于8月27日股价短暂超越贵州茅台。作为“中国版英伟达”,寒武纪从2024年净亏损约5.3亿元,到2025年上半年净赚10.38亿元,反映出国产AI芯片行业的快速发展。
前海开源基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新股王的诞生是时代变迁的标志性事件,反映投资者对科技创新企业的高度关注。
杨德龙表示,在人工智能浪潮推动下,市场对寒武纪未来成长空间预期极高,致使其股价迅速攀升,甚至超越传统行业龙头。
8月28日晚,寒武纪发布股票交易风险提示公告。公告指出,公司股价在2025年7月28日至8月28日涨幅达133.86%,显著高于同行业公司及主要指数涨幅,存在脱离基本面的风险,提醒投资者理性投资。
近一个多月,寒武纪股价持续上涨。7月10日收于520.67元/股,至8月28日涨幅超过200%,总市值达6643亿元。
8月27日,寒武纪午后涨幅扩大至10%,股价一度超过贵州茅台;8月28日,半导体板块大涨4.09%,寒武纪与中芯国际股价双双创历史新高,成为A股仅有的两只千元股。
半导体板块上涨得益于政策对人工智能产业的支持。8月2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到2027年实现人工智能与6大重点领域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普及率超70%;到2030年普及率超90%。
同日,寒武纪公布2025年半年报,净利润达10.38亿元,同比扭亏为盈。其中,2024年第四季度净利润为2.72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为3.55亿元,同比增长256.82%。
寒武纪表示,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人工智能算力需求上升,公司凭借芯片产品优势,持续深化与大模型、互联网头部企业合作。
高盛研报将寒武纪12个月目标价从1223元/股上调至1835元/股,维持“买入”评级。高盛认为,在中国云服务商资本支出增加、供应链多元化及研发投入增强的推动下,寒武纪长期增长前景可期。
创金合信基金首席经济学家魏凤春认为,寒武纪登顶“股王”具有标志性意义。过去十年,茅台代表消费行业繁荣;如今寒武纪崛起,反映主导产业向AI芯片切换,经济驱动力正从传统消费转向科技创新。
一位私募基金经理回顾寒武纪投资经历时表示,曾在股价较低时买入,但因财务数据不理想,在股价尚未突破200元时全部卖出,错失后续大幅上涨机会。
魏凤春指出,政策窗口期红利可能转化为持续现金流支撑高估值,但存在不确定性。当前寒武纪面临经营活动现金流压力、技术代差、市场竞争等问题,产品毛利率低且依赖政府订单回款。
魏凤春认为,若寒武纪能突破技术瓶颈,扩大市场份额,提升盈利水平,则政策红利有望转化为持续现金流,支撑高估值;否则高估值或难维持。
过去十年,贵州茅台凭借消费品属性、稀缺性及高毛利率稳居“股王”。自2001年上市以来,股价从不足百元上涨至2021年超2300元。
本轮牛市中,上证指数上涨至3843.60点,创十年新高。银行股及人工智能、芯片半导体、机器人等新经济板块表现优异,科创50指数年初至今上涨37.99%。
魏凤春指出,本轮“AI+半导体”驱动的行情与2014—2015年牛市存在本质差异。AI与半导体技术壁垒更高,政策监管更严,外资、量化资金参与度高,全球竞争更激烈。
Wind数据显示,以8月28日收盘价计算,寒武纪市盈率(TTM)约为595倍,而贵州茅台市盈率仅为20.2倍。
茅台代表确定性和稳定性,过去十年营收和利润保持双位数增长,毛利率稳定,是价值投资典范;而寒武纪代表不确定性和高成长性,需资本承受更大风险以获取更高回报。
估值逻辑正从消费能力和品牌溢价向技术壁垒和市场空间切换,反映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趋势。魏凤春认为,投资者正在按照未来主导产业逻辑布局,科技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已成为共识。
一位公募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指出,硬科技成为资本聚集地,股权投资向人工智能等新兴行业倾斜。寒武纪与茅台估值鸿沟合理,因二者估值体系不同。寒武纪处于AI芯片高增长赛道,市场对其未来技术垄断和业绩爆发有高预期,故给予高估值;而茅台属于成熟消费行业,市盈率低,更注重当下现金流和分红能力。
魏凤春建议投资者关注盈利改善及投资思维转换。在变革期,思维转变比放开手脚更重要,意识是行动的前提。
杨德龙指出,从股价单价看,因流通股本较小,寒武纪已超越茅台;但从总市值看,与传统龙头仍有显著差距。若以价值投资视角审视,传统白马股仍具稳健配置价值,而新兴产业则更注重成长性与想象空间。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