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月亮营销费用削减亏损收窄 仍陷转型挑战

近日,蓝月亮集团发布半年报,上半年营收为30.37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微降3.01%,期内亏损大幅收窄34.4%,降至4.35亿港元。

蓝月亮Q2财报显示,期内毛利率保持在58.1%的行业高位,核心业务衣物清洁护理产品贡献26.41亿港元收入,占总营收的87%。

但2025年上半年仍出现“增利不增收”现象,主要原因是削减营销费用。财报显示,销售及分销开支为19.10亿港元,去年同期为22.14亿港元。

2020年至2024年间,蓝月亮营收从58.88亿元上涨至79.23亿元,同期销售及分销费用从18.44亿元飙升至46.16亿元,占全年营收比例从28.82%攀升至59%。

直播带货方面,蓝月亮与多位超头主播合作,去年618期间通过广东夫妇直播带来7500万元销售额,产品销量达1030余万瓶。

然而,直播带货涉及坑位费、佣金和投流成本,导致实质增长有限。去年蓝月亮营收达85.56亿港元,但净亏损7.49亿港元,为上市后首次年度亏损。

蓝月亮连续5年在上半年以亏损收场。今年上半年亏损收窄主要得益于成本控制,销售及分销费用同比下降13.2%,一般及行政开支减少20.4%。

成本控制是否可持续仍需时间检验。2025年上半年营销费用削减后,线下分销渠道增长15%,而线上渠道同比下降8.9%。

蓝月亮尝试通过“第二增长曲线”提振业绩,高端化是其重要举措之一。2015年投入大量研发资源并上线至尊浓缩洗衣液。

国内浓缩洗衣液渗透率较低,2019年仅为8.2%,但用户使用习惯与海外存在差异,浓缩洗衣液产品上线后始终处于不温不火状态。

蓝月亮创始人罗秋平仍对浓缩洗衣液寄予厚望,称“最终会让消费者理解和接受浓缩洗衣液,但改变是需要过程的”。

蓝月亮尝试通过知识营销方式触达消费者,如打造“了不起的未来洗衣科技”IP项目,但目前在消费者层面影响较为有限。

行业中一些品牌通过切入“细分”场景实现较快增长,如宝洁、联合利华、威露士发力洗衣凝珠、生物酶洗涤剂等品类。

蓝月亮还面临内患问题,去年母亲节期间营销策划失利,引发消费者不满,对品牌形象造成一定伤害。

产品品控问题也引发消费者投诉,黑猫投诉上共有909条与“蓝月亮”相关投诉。

“轻研发重营销”现象始终难以回避,2021年至2024年,蓝月亮研发费用总计约1.75亿港元。

对比来看,2024年立白集团研发费用约为9.8亿元,是蓝月亮4年研发费用之和的6倍有余。

蓝月亮能否改善“轻研发重营销”现象,将决定其未来能否行稳致远。产品是1,营销是0,任何营销核心始终是产品。

蓝月亮半年报显示,2025年6月底银行存款及现金达43.6亿港元,留出充足试错空间。

蓝月亮在营销费用上“降本增效”及与超头部主播解绑,显示出从笃定营销“大力出奇迹”转向长期主义的品牌建设。

蓝月亮转型是中国日化行业转型的一个缩影,眼下转型路上的蓝月亮并非孤例。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