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良品铺子发布2025年上半年财报,公司营收下滑27.21%至28.29亿元,归母净利润为-0.94亿元,同比由盈转亏,这是公司自2020年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半年度亏损。
数据显示,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良品铺子归母净利润分别下滑2.04%和87.38%。今年上半年,公司各业务板块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其中电商业务销售额同比下降29.1%至13.06亿元,加盟业务销售额同比下降33.32%至7.63亿元,直营零售业务销售额同比下降23.54%至8.2亿元,团购业务销售额同比下降6.92%至2.68亿元。
线下门店方面,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良品铺子门店总数为2445家,较年初净减少259家,其中第一季度净关闭123家,第二季度净关闭136家。公司表示,关闭低效门店是为了优化门店结构、提升单店盈利能力,但也直接导致了销售规模的下降。
利润方面,良品铺子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0.94亿元,同比下跌491.49%;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19亿元,同比骤降1694.33%。公司解释称,业绩下滑主要受产品售价下调、产品结构调整影响毛利率,以及线上渠道流量费用上升等因素影响。
截至9月1日,良品铺子股价报13.62元/股,较此前80.74元/股(前复权)的高点下跌超八成,公司总市值为54.62亿元,较巅峰时期缩水约269亿元。
此外,良品铺子近期因宣传海报出现“花生上树”的常识性错误而引发争议。事件发生后,公司回应称系因AI生成图片使用不当所致,已对相关页面进行修正,并启动全面科学性核查。
值得关注的是,良品铺子还因股权纠纷受到外界关注。广州轻工就股权转让纠纷对良品铺子控股股东宁波汉意提起诉讼,并申请财产保全。公司表示,此次诉讼可能导致宁波汉意与长江国贸的控制权转让事项存在不确定性风险。
业内人士指出,良品铺子近年来面临多重挑战,包括消费降级导致高端零食需求下滑、新兴零食品牌和渠道自有品牌的竞争加剧、产品结构优化压力增加以及品牌信任度受损等。
分析认为,良品铺子“高端零食”定位当前陷入两难,一方面消费者对性价比要求提高,另一方面量贩零食等低价渠道快速扩张,挤压了其原有市场空间。同时,消费者健康意识提升,也对公司在产品研发和质量管控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截至发稿,良品铺子在黑猫投诉平台上的投诉量超过2160起,涉及产品异物、发霉变质等食品安全问题。业内认为,公司采用的“轻资产+代工”模式可能存在品控隐患。
此前,良品铺子曾计划引入长江国贸作为战略投资者,实现控制权变更。然而,宁波汉意所持约7976.4万股股份因广州轻工提起的诉讼被冻结,占公司总股本的19.89%,该诉讼金额目前已增至10.23亿元。
资料显示,良品铺子由杨红春、杨银芬、张国强共同创立,2006年正式定名,2020年在上交所上市,成为“高端零食第一股”。但近年来,公司频繁“换帅”,经营压力持续加大。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