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荒原投资董事长凌鹏公开质疑市场对中际旭创2027年净利润达250亿元的预测,引发行业热议。
作为光模块行业“三剑客”之一,中际旭创凭借AI算力赛道风口,股价从今年4月11日的77.87元/股飙升至369.99元/股,涨幅达375.14%。
凌鹏指出,当前预测主要基于产能投放及利润率维持当前水平两大假设,但未来产品价格可能因产能释放而下降。
国盛证券分析师迅速回应,称“去买你的白酒去吧,老登”,并上调中际旭创2025-2027年净利润预测至95.1亿元、154.9亿元、198.2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受争议影响,中际旭创股价盘中一度大跌超15%,最终收跌9.09%。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147.89亿元,净利润42.42亿元,相当于日赚2200万元;毛利率达39.33%,净利率达28.69%。
第二季度毛利率升至41.5%,主要得益于1.6T产品交付和硅光技术提升。
不过,公司应收账款达63.45亿元,同比增长59.32%,存货达91.68亿元,同比增长48.61%。
2024年存货减值计提达2.97亿元,2025年上半年计提3.08亿元,存货跌价风险凸显。
此外,公司高管减持动作频繁,2023年重要股东累计减持37亿元,占通信板块减持总额近30%。
常务副总裁王晓东2023年减持5699万元,2025年累计减持1.55亿元,减持后股价随即下跌。
中际旭创虽凭AI算力风口业绩高增,但应收账款、存货风险及高管减持行为引发市场担忧。
光模块行业景气度持续,但能否穿越周期、守住利润,仍需观察企业实际表现。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