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九识(苏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推出全新L5重载无人车车型,载重达1800KG,首次进入重载物流市场,突破原有无人车使用场景。
九识智能同时公布ADS中心战略计划,标志着智慧运力生态建设正式启动,推动物流无人车商业化进程加速。
L系列无人车聚焦“重载、高货”需求,解决当前物流无人车载重不足、充电适配性差、场景覆盖有限等问题,适用于商超供应链、工业配件、米面粮油、轮胎汽配、酒店布草等大宗货物运输场景。
此前九识智能Z系列和E系列车型最高载重仅900KG,而L5无人车相当于微卡车型,具备更大载重能力和更长行驶里程。
九识智能副总裁张旭琛表示,公司在城市配送场景中发现四成车型为总重4.5吨的轻卡车型,未来或将成为重要市场方向。
L5搭载L4级自动驾驶全栈自研技术,具备NOA功能的轻地图技术,可实现自主路径规划、智能避障等功能,降低运营难度。
轻地图技术成为物流无人车行业技术高点,能实现自主规划路线,提升运营效率。
过去两年,物流无人车在快递领域迅速推广,厂商通过降价、分期、租赁等方式抢占市场。
随着快递网点采购意愿增强,无人车厂商开始探索大宗货物运输、冷链物流等新应用场景。
九识智能L系列推出推动行业竞争进入新阶段,加快商业化和规模化节奏。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杨旸指出,无人物流规模化应用带来经济、服务、产业、社会四方面价值。
在经济层面,无人车可降低人力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优化路径规划;在服务层面,实现24小时配送,提升时效性和稳定性;在产业层面,推动物流智能化转型,催生新商业模式;在社会层面,创造技术型岗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保障应急物资配送。
无人车技术日益成熟,产品标准化和模块化设计推动个性化生态定制服务发展。
张旭琛表示,九识智能Z系列、E系列、L系列均采用相同传感器布局、计算单元算力、光纤模块等底层技术,体现技术通用化和平台化逻辑。
通过模块化设计,九识智能可将整车拆分为多个总成系统,仅需更新部分模块即可推出新车型,提升研发效率,降低成本。
该策略成为九识智能竞争核心之一,旨在通过技术演进提升产品安全性和灵活性,扩大产品矩阵。
目前九识智能全系产品交付量已超7000台,商业化进入新阶段。
公司计划继续基于自动驾驶技术平台化思路,开发更多商业场景车型。
相较于两年前在多个领域试水,当前无人车企业商业化和规模化思路更为清晰。
九识智能同步推出ADS中心,相当于升级版汽车4S店,提供试驾、销售、租赁、售后、维修、保养等服务。
该中心通过线上系统主导,集合多种服务类型,形成标准化产品、生态定制、运力服务、智慧城市新基建四大支点。
张旭琛表示,ADS中心将在多个城市落地,覆盖从售前到售后的网络和信息流建设。
针对客户需求,九识智能提供租赁、运营服务等多样化模式,合作机构可承接具体业务。
快递物流领域为无人车商业化提供重要落地场景,快递公司总部亦与无人车厂商展开合作。
九识智能CEO孔旗表示,公司最初基于百度Apollo开源系统平台自主研发,选择无人物流车细分赛道。
九识智能联合创始人潘余昌指出,Apollo项目作为中国自动驾驶开源先驱,为行业奠定基础,避免重复造轮子。
2017年百度发布Apollo计划,成为全球首个系统级开放自动驾驶平台,打破Waymo、特斯拉等封闭技术路线。
同年成为自动驾驶从技术到商业落地的元年,多家企业涌现,百度亦被称为中国自动驾驶“黄埔军校”。
地平线、文远知行、小马智行、小鹏智驾等30余家企业核心人物均有百度Apollo经历。
孔旗曾任百度北美技术负责人,参与搭建百度自动驾驶核心模块,并完成首次路测。
2021年庄立在硅谷离职后回国创业,于苏州成立九识智能,基于Apollo框架开展研发。
2023年九识智能发布首款量产车型Z5,团队中崔霄、白犀牛朱磊、夏添等亦出自百度系。
孔旗强调,自动驾驶核心壁垒在于数据,真实海量数据是技术训练关键。
中国丰富场景和政府基础设施投入为自动驾驶企业提供了优势环境。
无人车在城市公开道路运营积累数据,持续迭代自动驾驶技术,提升安全和效率。
商业化和规模化推动数据规模扩大,反哺技术发展,促进产品成本下降、性能提升。
随着更多领域引入无人车,市场扩大推动行业细分趋势显现。
同济大学教授暨育雄指出,真实数据是自动驾驶落地核心资源,捕捉现实复杂性和长尾风险。
真实数据为感知系统提供校准依据和训练素材,驱动决策算法学习人性化逻辑。
唯有海量真实数据能支撑自动驾驶系统从实验室原型迈向安全可信商用阶段。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