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寻求增长的新路径,在全球市场格局重塑的背景下,中国品牌正迎来从“产品出海”到“品牌全球化”的关键跃迁。过去五年来,中国品牌出海经历了深刻变革,不仅体现在出海品类多元化、选品丰富性凸显,还体现在对全球化布局的深入、对品牌打造的重视,以及对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追求。
产品创新依然是中国卖家不遗余力追求的核心竞争力。亚马逊中国副总裁、亚马逊全球开店中国卖家管理负责人金彦箴透露,亚马逊正通过“未被满足的需求”这一选品理念,帮助卖家明确高质量选品方向。该理念基于平台对消费者搜索行为的深层分析,从而找到高质量选品,发掘消费者需要但尚未被满足的诉求。
金彦箴指出,中国企业要真正在全球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打造全球品牌,这是推动卖家长远发展的重中之重。过去几年来,中国品牌正从追求打造高质量产品,转变为让产品“有血有肉”,向消费者传递情绪价值。
JisuLife创始人兼副总经理何志强分享称,其主营产品是小风扇,这一产品特性决定了其必须走全球化道路。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团队将经营分析改为顾客流程分析,把用户反馈的各类问题纳入研究触点。“结果是团队逐渐培养出一种新能力——用户共情力。”他说,以前做品牌运营时更多依据逻辑信息作出反应,现在则是不断研究用户触点,了解用户的生活状态。
电动自行车品牌Heybike联合创始人、集团副总经理李一帆也指出,中国品牌进入海外市场试水“从零到一”实现增长相对容易;但更重要的是分析用户、市场以及自身能力。“因为每个品牌、每个品类在全球化布局上,都有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渠道,将中国品牌推向全球市场,有的时候慢即是快。”
AI技术正在助力“中国造”重塑生态位,推动中国品牌“出海”又“出圈”。在品牌出海过程中,出海企业可以将调研等逻辑性强的工作交给AI处理,从而释放更多时间出来走近用户的生活中,员工则可专注于处理与用户“打交道”的工作。
在产品创新场景中,李一帆分享道,过去的骑行算法需要由人为调试,非常主观;现在AI技术可以分析和洞察用户行为,再让大模型自主学习标定输出,得出的产品设计数据会更加精准。
在传播场景中,过去中国企业出海时对传统数字广告形式的依赖程度相当高,但“旧玩法”的效果却越来越不尽如人意。借助AI,品牌正通过更具战略性的方式建立与海外消费者的深度连接。
“做品牌绝对不是一两年完成的,需要沉下心来做好整个过程。”亚马逊广告亚太区全球增长销售负责人程亦平指出,AI在广告领域变得越来越重要,不仅能够精准定位受众、提供高效洞察,还能协助创作素材并实现运营优化。“以流媒体电视广告为例,亚马逊的Prime Video、Fire TV以及自助式流媒体电视广告Sponsored TV等工具为中国企业出海提供了营销的新工具。”
在AI浪潮下,传统搜索和单一投放的效力正在减弱。新的共识是,通过与媒体平台建立联系,为品牌带来更低的获客成本、更长的客户生命周期和更强的品牌资产。
“没人会喜欢一开电视就是促销广告,但是如果是给客户讲个故事,拍个纪录片,很多客户会看完。”李一帆表示,电动自行车更适合做Prime Video这类流媒体广告。“它不仅能带来品牌曝光,大数据也给我们带来非常多的转化效果,这是一个非常棒的理念。”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