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通用机器人创始人王鹤在接受访谈时指出,中美在机器人技术发展路径上存在显著差异,中国企业更注重量产能力与场景落地,而美国企业则更追求技术参数的先进性。
王鹤表示,目前中国已有不止一家企业研发出能够完成马拉松赛事的机器人,而美国尚无企业具备此类能力。他以特斯拉Optimus机器人为例分析称,美国机器人在操作流畅性上表现突出,但高成本与量产难题仍待突破。
北京近期举办的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赛事成为技术实力集中展现的平台。该赛事包含运动、交互、任务执行等多维度能力测试,20余款人形机器人同台竞技,验证了中国机器人在可靠性、工程化及场景适应性上的领先性。
此次赛事被命名为“两会一赛”,即世界机器人大会、人形机器人运动会、马拉松赛,于2025年8月在北京举行。马拉松赛对机器人关节的长期耐力提出高要求,需进行专门设计。
王鹤在回顾赛事时表示,众多不同维度和能力的人形机器人同台竞技,在全球尚属首次,展现出中国在机器人领域的技术引领力和场景创新能力。
他指出,中美在技术参数上各有优劣,但中国企业更注重技术的可落地性,通过优化供应链与工程化能力实现成本控制。
当前美国机器人产业追求“完美技术参数”,而中国企业则追求“可用的完美”。随着北京机器人赛事的常态化举办,中国正通过场景创新重构全球科技竞争格局。
王鹤强调,具身智能领域未来的技术标杆,或将由敢于将机器人送上马拉松赛道的国家定义。
针对技术实现方式,王鹤说明部分机器人动作是提前编排或遥控完成,但整体赛事仍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未来感和技术集成能力。
中美机器人产业在技术路线上的差异日益明显,中国通过工程化能力与场景创新逐步形成自身优势。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