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超市近日在北京举办11周年发布会,提出未来三年将用户规模从当前的3亿提升至5亿。
今年以来,京东持续加码线上超市业务,同时大搞线下超市,刘强东亲自走访调研,并在老家宿迁一口气开设了四家硬折扣商店。
在发布会上,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零售大商超事业群总裁牛英华披露了京东超市的最新业绩:今年上半年,京东零售大商超业务实现高双位数增长,显著领跑行业。用户数增长18%,订单量增长20%,GMV(商品交易总额)增长15%。
基于强劲表现,京东超市发布新一轮战略计划,提出五项战略举措,涵盖商品、品牌、品类、渠道及效率等方面,全面提升用户体验,助力品牌高质量增长。
具体而言,京东将通过用户洞察、产品打造、新品引爆实现商品爆发;通过用户渗透、打造用户心智,实现品牌用户规模增长;通过品类管理、制定品类策略、构建品类心智;通过省区仓店、B端客户、秒送O2O、跨境出海,打造全渠道体系;通过更多专业采销、AI技术和供应链优势,提升运营效率。
目前,京东大商超已初步建立起一套高效的运营体系,依托26个省区仓店和对用户的精准洞察,助力品牌精准渗透。
作为京东集团旗下的核心业务之一,京东超市自成立以来便承载着线上快消品市场战略布局的重要使命。去年9月,京东集团宣布投入100亿元支持京东超市的百亿农补项目以及新品引爆。
京东方面表示,持续加码线上超市,一是出于自身业务增长需求,京东超市的发展前景可观,且能吸引并留存更多用户群体,特别是下沉市场和年轻消费群体,为京东全平台业务增长夯实根基。
其次,来自外部的竞争压力不容忽视。天猫超市、抖音超市等平台持续发力,面对对手的前进,京东必须通过强化供应链、提升服务体验等方式,提升差异化竞争能力。
此外,线上超市的发展,也是京东全渠道布局零售的重要一环。京东超市发展的核心路径,在于依托京东自营模式及源头直发模式两大优势,通过京东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实现更高的性价比和更好的用户体验。
京东方面还透露,近年来,消费者的购物需求变得更加多元和精细,尤其注重商品到手效率和性价比。京东在持续加码线上超市的同时,重点押注线下硬折扣店,意图构建更立体、更敏捷的零售触达网络。
硬折扣模式通过优化供应链、压缩运营环节与成本,让消费者“只为商品本身买单”,避开不必要的品牌溢价和中间渠道差价。
今年8月底,刘强东回到宿迁,不仅参与当地活动,也亲自走访调研了京东折扣超市。次日,京东折扣超市在宿迁四店同开,引发广泛关注。
此前,京东折扣超市全国首店于今年8月16日在河北涿州开业。开业两日接待顾客超10万人,相当于当地常住人口的近六分之一。宿迁的几个京东折扣超市门店面积均超过5000平方米、SKU超5000个,开业六天后依旧人潮如流。
京东方面表示,今年在商超零售方面动作频频,通过发展以京东外卖为主的即时零售业务、打造线下商超、整合前置仓资源等措施,京东正在逐渐发展为成熟的全渠道零售平台,构建“线上+线下”的综合生态。
不过,京东在奋力前行的同时,也面临激烈的竞争。随着阿里、美团等对手的进一步发力,硬折扣市场正掀起新一轮的“贴身肉搏”。目前几大巨头基本处于模式探索和起步阶段,尚未形成绝对领先者,未来竞争的核心或将集中于如何实现供应链的极致优化、运营成本的精准控制以及用户体验的持续提升。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