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马汽车喊出5年千亿目标,宝能系注资10亿重启生产

两年前因资不抵债破产重整的威马汽车,近日宣布复产并设定五年实现100万辆产量、1200亿元营收的目标。

9月6日,威马汽车在其公众号发布《致供应商白皮书》,宣布将恢复生产EX5和E5车型,并制定多阶段发展计划。深圳翔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已接管威马,其背后实际控制人为宝能集团。

白皮书显示,2025年威马计划实现产销1万至2万辆,收入10亿至20亿元;2026年量产10万辆,收入近百亿元;2027年至2028年年销量达25万至40万辆,启动IPO筹备;2030年挑战年产100万辆、营收1200亿元。

该目标引发广泛质疑。2021年威马销量最高时仅为4.4万辆,与2026年目标相差甚远。同期主流新能源车企如蔚来、小鹏和理想2024年销量分别为22万辆、19万辆和50万辆,也远低于威马2030年目标。

威马计划未来5年推出10款以上新车型,包括纯电动和增程式车型。2018年至2022年,威马共推出6款车型,平均每年仅一款新车。

白皮书强调威马发展的稳定性,并向供应商承诺具体利益。参与第一阶段400辆在线车辆生产的供应商将优先获得2025年第四季度两万台批量生产的订单。

资金方面,白皮书显示威马将对供应商欠款进行清偿。债权金额15万元以下的普通债权人将在重整计划批准后6个月内获得全额现金清偿;15万元以上部分则通过信托受益份额按比例清偿。

截至2024年初,威马汽车经审计资产总额为39.88亿元,确认债权达260亿元,形成严重资不抵债局面。其实际控制人深圳翔飞注册资本仅1亿元,2024年企业年报显示参保人数为0。

宝能系同样深陷债务危机。截至2025年6月,深圳市宝能投资集团被执行金额超500亿元,宝能汽车集团被执行金额逾120亿元。

威马此次复产投入为10亿元,主要用于设备升级、供应链恢复和产品开发。但以主流新能源车企的研发支出为例,比亚迪2024年投入542亿元,蔚来、理想与小鹏分别支出约130亿元、111亿元和64亿元。

分析指出,仅完成初步恢复生产就需数十亿资金,若要真正重启威马,资金缺口可能超过百亿。

当前国内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问题突出。据前工信部人士披露,中国新能源汽车总产能已突破2000万辆,但实际年销量不足1000万辆。

艾睿铂报告预测,2024年中国市场销售新能源汽车的品牌有129个,到2030年预计仅有15家能保持财务活力。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至今,国内已有18家新能源整车企业进入破产清算或破产重整程序。

业内分析指出,威马此前负面信息不断,难以迅速获得消费者和经销商信任,其全国经销商网络已大幅萎缩。重建品牌信任可能需要3年时间。

技术层面,威马EX5和E5车型已明显落后。2025年行业主流已升级至800V高压和4C、5C超充,威马仍采用2018年开发的400V平台。其三电系统采用传统模组式和热管理方案,导致同尺寸车型续航少80至100公里,冬季续航衰减30%以上。

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张翔认为,威马在智能座舱、辅助驾驶等方面缺乏技术积累,难以在高度竞争的市场中突围。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车市有超220款车型参与降价,远超2023年的约150款。2025年上半年,46.92%的车型在“价格战”中面临“量价皆失”的困境,尾部品牌即便降价也难以维持销量。

威马汽车的复产计划是否能够持续,仍取决于其资金状况、产品竞争力及供应链支持情况。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