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超行业半年关店600家,永辉中百联华关店数量居前

上半年商超行业整体仍面临严峻挑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458亿元,同比增长5.0%,其中超市零售额同比增长5.4%,略高于整体增速。不同企业间实际经营情况差异显著。

据相关统计,2025年上半年12家上市商超企业总营收为734.19亿元,同比下滑13.20%;总净利润2.65亿元,同比下滑48.12%。其中,步步高、国光连锁、三江购物和黄商实现营收与净利双增,步步高表现最佳,营收21.29亿元,同比增长24.45%,净利润2.01亿元,同比扭亏。

另有4家企业营收下滑、净利润上涨,分别为联华超市、家家悦、红旗连锁和中国顺克隆。其中,联华超市营收同比减少13.05亿元,销售成本减少11.94亿元;家家悦研发费用减少0.06亿元,财务费用减少0.47亿元;红旗连锁三项期间费用同比下降6.5%;中国顺克隆销售成本减少0.20亿元。

营收方面,12家企业中仅4家实现正增长。永辉超市以近300亿元营收位居榜首,但同比降幅达20.73%;家家悦营收90.07亿元,同比下滑3.79%;中国顺克隆营收2.46亿元,同比减少20.19%。

净利润方面,8家企业实现盈利,4家亏损。红旗连锁净利润2.81亿元,同比增长5.33%;步步高与联华超市实现扭亏为盈;利群股份盈利0.07亿元,同比下滑65.94%。中百集团亏损2.55亿元,同比扩大79.5%;永辉超市由盈转亏,上半年亏损2.41亿元,已连续四年亏损;中国顺克隆亏损0.03亿元,同比收窄82.48%。

在门店数量方面,上半年12家企业门店总数由7340家减少至6691家,共新开227家门店,关店631家。永辉、中百、联华关店数量居前。永辉超市从775家门店减少至552家,关闭227家;中百集团关闭177家门店,其中13家大卖场和109家社区超市;联华超市关闭121家门店。

其他品牌亦呈现类似趋势。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全国至少有782家超市关门,包括全国性品牌如卜蜂莲花、大润发、沃尔玛等,以及区域性品牌如富迪超市、兴隆大家庭商业集团等。富迪超市关闭百余家门店;兴隆大家庭商业集团破产,旗下92家门店关闭;华润集团关闭34家门店;沃尔玛关闭22家门店,其中包括运营20年的江西首店。

传统商超面临多重挑战。外部方面,电商平台和即时零售持续分流消费者。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74295亿元,同比增长8.5%,而实体零售额同比增长3.75%。即时零售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366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6500亿元,预计2024年将占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的6.0%。同时,量贩零食店、品牌折扣店等新兴渠道快速扩张,2024年零食量贩市场规模已达1045.9亿元,对传统超市形成进一步挤压。

内部方面,传统商超面临门店老化、体验滞后、租金人力成本上升等问题。部分门店运营超过十年,设施陈旧、动线设计不合理,难以吸引年轻消费群体;租约到期后,部分企业选择不再续约。

各大商超已采取调整措施。一是关闭低效门店,改造留存门店并拓展线上业务。中百完成14家仓储业态、55家社区超市调改,线上业务增长显著;永辉超市调改124家门店,其中99家已开通线上业务;家家悦完成30家门店升级。

二是聚焦业态创新,布局硬折扣店和中小型社区店。中百集团推出小百惠折扣店,联华超市在浙江孵化折扣业态;美团、京东、盒马、奥乐齐等亦在布局硬折扣市场。中小型社区店因选址灵活、成本较低、贴近消费者而具备优势。

总体来看,超市行业正经历结构性调整。短期需控制成本、关闭低效门店;中长期则需通过业态创新、供应链优化和数智化转型,提升运营效率和消费体验。未来商超的核心竞争力,将取决于是否能够贴近消费者、创造差异化的效率与体验价值。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