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获卫星通信牌照 推出联通卫星业务

9月8日,工信部向中国联通颁发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标志着中国联通正式获得“卫星互联网入场券”。次日,中国联通营业厅即上线“联通卫星”业务,实现业务无缝衔接。

事实上,中国联通与卫星通信的渊源已超过50年。上世纪70年代,由周总理批准建设的我国最早卫星通信地面站,如今已具备数据、语音、视频、互联网等全业务保障能力。中国联通拥有运营商中唯一的自有高通量信关站,可提供7*24小时连续通信服务,并完成多项重大通信保障任务。

2017年,中国联通与航美在线、海特凯融成立合资公司“联通航美”,作为联通集团旗下专注卫星通信的专业子公司,推出沃星海、沃星陆、沃星空、沃星图四大卫星系列产品,为全球客户提供天地海一体服务。但据业内人士透露,联通航美整体营收偏低,主要客户为B端用户,聚焦特殊场景与应急通信。

中国电信此前独家运营天通业务,但发展缓慢,直到2023年华为Mate60推出“卫星通信”功能后,其用户数和营收迅速增长。受此启发,中国联通也积极申请共建共享天通,并于近期获批开展手机直连卫星等业务。

根据业务说明,联通卫星业务可在地面通信网络覆盖不稳定或无覆盖情况下提供紧急通信服务。目前天津、山西、安徽、江西、湖北、贵州、广东、海南用户可订购该业务,每月支付10元费用,即可连接卫星拨打、接听电话及发送、接收短信,包含2分钟免费国内主被叫通话。

不过,受限于协议制式、卫星轨道、卫星数量等因素,天通业务在覆盖能力、终端支持等方面仍有局限,尚未改变“通信保险”的本质。但天通使卫星通信用户从十万级跃升至千万级,为行业带来突破。

对于中国联通而言,“天通”仅是开端,真正的战略方向在于NTN(非地面网络)技术。中国联通早在2023年就完成NR NTN低轨卫星实验室业务验证,并在2024年完成运营商主导的首个NR NTN终端直连低轨卫星在轨试验。

今年2月,中国联通在北京亦庄完成基于吉利星座的车载卫星通信外场试验;8月下旬,联通星系01星-04星四颗低轨卫星成功发射,其中01-03星为低轨物联通信卫星,04星为具备先进窄带物联通信能力的低轨卫星。

电信运营商在卫星互联网领域具有天然优势,包括网络运营经验、客户服务体系和生态整合能力。与卫星企业形成互补关系,将推动我国卫星互联网市场形成“适度竞争、良性互动”的格局,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应急通信和偏远地区通信覆盖能力。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