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质疑西贝预制菜引发争议

这场由罗永浩引发的预制菜争议,使西贝陷入舆论风波,并引发中产宝妈群体的强烈反应。争议背后反映出消费者对预制菜透明度的关注。

9月13日晚,罗永浩表示西贝相关争议可告一段落,并呼吁尽快出台预制菜相关法规。他强调此举是为避免舆论持续发酵,而非认输。

事件始于9月10日,罗永浩在微博中指出西贝菜品多为预制菜,并认为价格偏高。这一言论引起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的强烈不满,并表示将提起诉讼。

随后,罗永浩悬赏10万元征集西贝使用预制菜的证据,双方争议持续升级。罗永浩通过直播进一步引发公众关注,相关话题连续多日登上热搜。

贾国龙邀请媒体参观西贝后厨,试图澄清争议。媒体报道显示,西贝部分菜品使用了保质期长达18个月的腌制海鲈鱼,部分汤品未使用鸡肉,并存在使用隔夜菜的情况。

罗永浩从消费者角度出发,主张餐饮企业应明确告知是否使用预制菜。西贝则认为其菜品不符合预制菜定义,陷入自证困境。

此次争议对西贝造成一定影响。据媒体报道,部分门店客流量减少,营收下降。贾国龙在接受采访时透露,9月10日、11日分别损失100万元,12日损失预计达200万至300万元。

西贝作为主打西北菜的全国连锁餐饮企业,目前在全国拥有382家门店。其人均消费约83.66元,定位中高端市场,主要消费群体包括城市中产家庭。

西贝自2017年起推出“家庭友好餐厅”战略,主打儿童餐市场。2024年数据显示,其服务家庭超过2亿人次,儿童套餐累计销售超4000万份。

争议中,有媒体发现西贝儿童套餐中使用了保质期两年的冷冻西蓝花。尽管西贝解释该产品符合有机标准,但引发部分家长不满。

此次争议反映出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普遍担忧。部分消费者对预制菜持负面看法,认为其缺乏新鲜度。

当前,预制菜行业发展迅速。2022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4196亿元,预计2026年将突破万亿元。餐饮行业标准化、工业化趋势不可逆转。

9月13日,国家卫健委表示《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审查,即将公开征求意见。该标准将明确预制菜定义,并要求餐饮门店披露是否使用预制菜。

罗永浩表示支持该标准出台,认为消费者有权了解餐馆是否使用预制菜。尽管此次争议或将告一段落,但预制菜行业仍面临诸多挑战。

西贝在此次事件中面临品牌形象受损。公司可借此机会审视自身问题,改进不足,提升品质,重建消费者信任。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