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差住酒店的标准正在发生变化。曾经重视星级和品牌,如今更关注洗衣房、床品舒适度、交通便利性。全季、亚朵等中高端连锁品牌,正是在这一趋势中悄然走红。
预算收紧推动全季飞升。“以前出差自掏腰包也能住五星级酒店,现在只能住全季和亚朵。”小程是北京某大厂员工,五年前出差标准宽松,五星级酒店是常选。如今,公司住宿标准降低,中高端连锁成为默认选项。
过去,互联网大厂兴起后,差旅标准对标金融、央企等行业,一度支撑起五星级酒店三成以上客源。以小程所在企业为例,一线城市差旅标准约700元/晚,非一线约400元,足以覆盖中高端酒店。企业还常与高星酒店达成“内部价”,员工可低价入住。
2023年起,降本增效成为企业主旋律,差旅预算首当其冲。携程数据显示,87%受访者受差旅成本管控影响,一线城市住宿标准压缩至500元/晚,其他城市300-400元。字节曾通报员工周末超标预订奢华酒店事件,阿里、网易等也要求减少非必要出差。
在这一背景下,全季、亚朵迎来高光时刻。华住财报显示,2025年一季度,集团营业额同比增长14.3%,净利润达8.94%。全季采用轻资产模式和加盟管理,迅速扩张至全国主要城市。亚朵定位相似,凭借稳定、舒适、省心的服务,赢得打工人青睐。
不是五星级酒店住不起,而是全季更具性价比。出差人士更看重实用性:洗衣房、烘干机、办公空间、矿泉水供应等。出差人老局曾住喜来登时因暴雨湿身,干洗服务昂贵,后换住亚朵,洗衣房及时解决需求。全季、亚朵每间房配有沙发和小桌子,适合临时办公。亚朵还提供两种枕头,满足不同睡眠习惯。
选址和定价也贴合需求。中高端连锁多位于商圈、写字楼、地铁站附近,步行可达。相比之下,高星酒店多选址城郊、景区,交通不便。2024年全国酒店均价同比下降9.7%,全季一线城市房价控制在400–500元,二线城市300–400元,契合预算压缩后的差旅标准。
品牌走红背后,服务体验开始不稳定。社交媒体上,吐槽全季、亚朵设施老化、清洁不到位的帖子增多。2025年6月,杭州某亚朵酒店枕套带当地医院logo,引发卫生管理质疑。不同门店体验差异大,部分门店像“套壳”快捷酒店。
问题根源在于加盟模式。全季全国门店超9000家,依赖轻资产扩张,品牌输出标准,加盟商投资运营。机制优势是扩张快、成本低,但加盟商水平参差,标准化监管不足。老局曾在郑州住过一家全季,洗手台残留头发,淋浴滴水,床单潮湿,前台服务态度差。
不止全季,中国中高端连锁酒店普遍进入扩张期,加盟比例高。亚朵加盟超98%,首旅特许加盟超99.1%。加盟非问题,但品牌狂飙后需守住标准化底线。全季依托华住集团2.7亿会员体系及数字化管理,但仍频现问题,下沉市场尤为明显。
标准化是连锁品牌根本。个别门店“踩雷”,会削弱品牌信任。社交媒体反映,全季新门店设施更完善,清洁标准更严,而老门店装修老化、服务松散。若顾客因个别门店体验差而流失,将影响品牌口碑和复购率,更影响国际市场拓展。
中国酒店距离国际化仍有距离。尽管全季、亚朵国内发展迅猛,但全球影响力不足。锦江之星2015年收购法国卢浮酒店集团,多年未能打响品牌。亚朵东京直营门店声量有限,如家印尼试水因文化差异退场。
中国酒店“走得快”,但“走得远”仍需突破。轻资产模式助其在国内崛起,但海外市场需标准化管理、文化理解、品牌认知。国内市场亦不轻松。2025年报告显示,过去三年中高端酒店扎堆上马,供过于求。亚朵一季度每间可售客房收入下滑7.3%,日均房价下降2.8%,入住率下跌。首旅、华住亦出现核心指标全面下滑。
中高端连锁酒店进入精细化管理深水区,盲目扩张只会加剧内耗。内外压力下,中国酒店行业趋势正在转变。五星级酒店“神话”崩塌。过去,五星级酒店象征标准化、高品质,如今部分标准过时,消费者更关注“舒适型”“经济型”分类,以及“智能送餐”“洗衣房”“地铁近”等细节。
中高端连锁品牌迎来发展机遇。谁提供稳定、贴心、标准化体验,谁将在用户心中占据一席之地。中国中高端连锁酒店未必无机会,但真正走进全球市场,需每一位住客实打实的入住体验。
全季、亚朵们在国内越做越大,靠的是服务和体验。用户更务实,不再单看星级,而是关注舒适度和服务可靠性。中高端连锁酒店需控制扩张节奏,提升每位顾客入住体验,才有望被记住。真正的长期主义,在于能否让消费者再次选择。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