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光集团计划以280亿元现金收购秦淮数据中国业务100%股权,若完成,这将是东阳光转型数字经济的关键一役。
浙商二代张寓帅掌舵的东阳光集团,资本运作频繁。今年8月7日,推动东阳光药于H股整体上市,完成医药产业整体上市夙愿;9月,计划收购秦淮数据中国业务,布局人工智能领域。
此前,东阳光业务横跨电子材料、医药、铝箔等领域。相比其他跨界AI的企业,东阳光从铝箔加工延伸出化工、电子材料业务,再到获得罗氏授权靠奥司他韦成名,如今进军AI算力、具身智能机器人、液冷科技等领域,产业布局更具协同性。
秦淮数据成立于2015年,是中国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市场的领先企业,2023年被贝恩资本私有化退市。目前,秦淮数据已形成以中国为主的大型数据中心基地,覆盖环首都、长三角、粤港澳、中卫、庆阳等地。
截至去年底,其在国内已运营和建设中的IT总容量超900MW,拥有30多个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客户包括字节跳动、阿里等大厂,运营中数据中心上架率达93%。
根据东阳光公告,截至今年5月底,秦淮数据中国业务总资产218.71亿元,净资产95.04亿元,收购价格溢价195%。2024年实现收入60.48亿元,净利润13.09亿元;今年前5个月收入26.07亿元,净利润7.45亿元。
本次交易为杠杆收购,东阳光与东阳光集团分别出资35亿元、40亿元,注入收购联合体。东阳光在完成收购后持有东数一号股权比例不超过30%,对秦淮数据中国属于参股性质。
东阳光与秦淮数据可形成“绿电-硬件-算力-AI-运营”生态。数据中心耗电量大,电力成本占运营成本近六成,PUE是衡量运营效率的核心指标。信通院报告显示,秦淮数据PUE可低至1.146,行业通常为1.3-1.5。
东阳光已在广东韶关、内蒙古乌兰察布、湖北宜昌等地布局清洁能源项目,为秦淮数据提供低成本绿电,形成“电算协同”效应。东阳光拥有全套氟氯化工产业链,2025年拥有约6万吨制冷剂配额,今年3月携手光模块巨头中际旭创布局液冷科技。
收购秦淮数据后,双方将实现液冷和大规模AIDC深度捆绑,形成“液冷材料—设备—智算中心”全栈解决方案,PUE有望进一步降低。
东阳光的超级电容、积层箔电容器等元器件可供应给秦淮数据,形成产业链适配。此外,东阳光联合智元机器人成立光谷东智,打造光子Lumen系列机器人,目前已具备300台/年的产能。
如果成功并购秦淮数据,东阳光将是人形机器人领域中极少数拥有上游算力支撑的企业。
东阳光资本运作频繁。2003年借壳成量股份上市,2015年东阳光长江药业在港上市,2024年8月东阳光药登陆联交所主板,成为港交所首例“H股吸收合并私有化+介绍上市”案例。
东阳光药业旗下奥司他韦(商品名“可威”)曾被称为“流感药王”,凭借独特制剂占据国内六成市场份额。但该药销量波动大,2019年销售额达59.4亿元,2021年仅剩不到十分之一。
2018年,东阳光将东阳光药作为优质业务装入东阳光,助其在A股上市;2021年,业绩下滑后以37.23亿元出售药业资产51.41%股份,A股东阳光不再拥有医药资产。
2024年5月,东阳光药业提出私有化东阳光长江药业,吸收合并后实现医药资产整体上市。
梳理东阳光系资本运作历史,资产被多次拆分、重组、上市,尤其奥司他韦被两次充当上市筹码,实现“一鱼多吃”。
如今东阳光顺势入局AI大潮,找到了一个规模更大、潜在投资收益更丰厚的资本运作新道场。深居简出的80后二代张寓帅,正运作着一场足以改变企业路径与历史命运的大升级。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