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现制饮品上新趋势报告发布

截至2025年8月,全国茶饮、咖饮门店数分别达到66.9万家、28.8万家,预计2025年现制饮品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190亿元。然而,产品同质化加剧与外卖竞争导致品牌获客成本上升,推动新品创新成为突破关键。

红餐产业研究院选取76个茶饮品牌与54个咖饮品牌为样本,统计2025年1—7月共推出新品1,992款。其中茶饮新品占比66.0%,咖啡新品占23.2%,其他新品占10.8%。130个样本品牌中107个推出新品,茶饮品牌73个,咖饮品牌31个。茶饮品牌推出的1,305款新品中95.8%为现制饮品,咖饮品牌推出的687款新品中现制饮品占76.9%。

茶饮样本品牌上新呈现“月初启动—月中爆点—月末收尾”的波浪式节奏,倾向每旬末集中推新;咖饮样本品牌则表现为“月初集中发力—月中跟进—月末趋缓”的前置式节奏,整体分布更均衡。

2025年1—7月,样本品牌共推出1,315款茶饮新品,91.6%来自茶饮品牌,8.4%来自咖饮品牌。水果奶、水果奶茶、水果汁为创新主战场;水果茶、奶茶、酸奶/奶昔类体量大但增速放缓;蔬果茶、气泡茶/气泡水、蔬果奶、蔬果奶茶等处于快速增长窗口期。

茶饮基底仍以茶与奶组合为主,绿茶、乌龙茶、红茶具明显季节性高峰,拼配茶底应用拓展。奶基底中酸奶、芝士多样化使用,出现希腊酸奶乳清、撞酸乳等新形态。蔬果汁、气泡水、老盐水等新型基底不断涌现,拓宽风味边界。

水果类食材在茶饮新品中使用率达77.1%,花卉类达43.2%,茉莉花为主要花香来源。蔬菜、谷物杂粮、坚果干果、香料类应用较少。红心芭乐、青芒、山竹及羽衣甘蓝、奇亚籽等功能性食材热度上升,体现健康与新奇体验结合趋势。

茶饮新品风味呈现“茶香奠基、花香提亮、果香赋能”特征。茉莉奶白通过升级椰皇水、结合开心果芝士强化口感层次,2025年4月推出青芒黄皮冰茶首日销量超11万杯,8月针王葡萄系列40天销量达530万杯。“针王苹果”“抹茶白兰”“开心果茉莉椰”成上半年必喝榜爆款。

茉莉奶白保持每月至少4款新品节奏,构建花香鲜茶、花香云顶茶、花香果奶、花香摩登茶四大系列,以“花茶底+牛奶+风味创意+场景延伸”逻辑推进产品主题化、系列化、季节化升级。2024年推出“果奶”系列后,2025年深耕“东方摩登茶”,策划“在地风味”系列融合本土食材与全球风味。

同期录得咖啡新品462款,90.5%来自咖饮品牌,9.5%来自茶饮品牌。拿铁、美式等经典品类增长乏力,果咖、气泡咖啡、特调咖啡虽体量小但增速显著,成创新主力赛道。

咖啡豆原料强调产地透明度,倾向选择全球知名产区及本土特色产区精品豆种,多采用日晒处理与中度烘焙平衡风味。部分新品探索特殊工艺或烘焙程度以突出独特性。

奶基底仍以生乳及乳制品为核心,但向芝士、黄油等风味乳延伸提升个性与溢价。植物奶渗透率持续上升,契合健康与可持续趋势。水果汁与气泡水因清爽特性受青睐,星巴克、M Stand、Tims咖啡等已布局相关产品。茶基底与蔬果汁保持小众探索活跃度。

超80%茶饮、咖啡新品紧扣原料本色,形成“清新治愈”“浓郁活力”“温润养生”三大色彩派系适配不同场景。造型上普遍采用分层与色彩碰撞增强视觉层次。包装以透明杯为主展示果肉与小料,少数品牌用不透明容器突出设计感。

2025年1—7月餐食新品以满足果腹与悦己需求为主。面包烘焙类占64.6%,甜品甜点占20.8%,其他占14.6%。甜品中冰淇淋、中式糖水、酸奶碗为主要类型,茶饮品牌布局均衡,咖饮品牌侧重冰淇淋类产品强化视觉与话题性。

茶饮品牌中喜茶、KOI可宜、奈雪的茶推出烘焙新品,咖饮品牌参与度更高,近半数上新品牌涉及该品类,Grid Coffee、鸳央咖啡、贝瑞咖啡新品数量居前。面包类(37.1%)、蛋糕类(27.4%)为主流,挞类、饼干、西式酥点、中式糕点亦有分布,咖饮品牌产品类型更为多元。

零售新品中食品饮料类占43.2%,家具及生活用品占31.4%,潮玩、时尚及文创类承担话题传播功能。茶饮品牌注重口味与文化连接,发展食品饮料延伸并搭配潮玩文创营造社交氛围;咖饮品牌形成食品饮料与家居生活用品“双主线”,通过杯具、家居用品塑造生活方式感。

1,992款新品按特征分为口味、场景、价格、功能四类驱动型。口味驱动型占比55.1%,依托地域风味、传统小吃甜点元素实现差异化;场景驱动型占13.4%,聚焦节庆季节、轻正餐、零售周边与文化联名;价格驱动型占13.6%,主打低价大杯量组合应季水果与经典基底制造爆款;功能驱动型占17.9%,添加高蛋白、膳食纤维、低糖、益生菌、胶原蛋白等成分,强调美容养颜、增强免疫力、助消化等功能标签。

总体来看,2025年1—7月现制饮品品牌展现强劲创新能力。茶饮品牌以上新数量和波浪式节奏领先,咖饮品牌凭借前置式节奏与果咖等创新品类崛起。品牌在基底、食材、风味上多元突破,并向餐食与零售延伸。口味驱动型成主流,健康化与地域特色成重要方向。未来品牌需持续深耕原料升级、工艺创新与场景融合以实现长效增长。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