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快递费上调 行业告别低价竞争

快递行业正逐步结束价格战,多家快递企业宣布上调费用,标志着“9.9元全国包邮”时代可能终结。

包括圆通在内的黑龙江主流快递品牌近期发布公告,为推动理性竞争,自9月20日凌晨起对黑龙江地区收件价格进行上调,并要求库存单补差价。

此轮涨价已蔓延至广东、浙江、江苏、福建等地,多地快递公司陆续调整底价。

据不完全统计,广东、浙江、江苏、福建等省份的多家快递企业已向加盟网点和客户发布涨价通知。

湖北、天津、山东、辽宁等地也相继宣布上调快递费用。

自8月4日起,广东省快递底价整体上调0.4元/票,均价升至1.4元以上。相关部门规定,各企业不得低于1.4元成本价揽收,违者将受重罚。

此前,浙江义乌市已于7月18日起将快递底价从1.1元上调至1.2元,成为本轮涨价的先行者。

此次调价反映出快递行业竞争趋于理性。过去几年,为争夺市场份额,快递公司压低揽件价格,陷入“低价内卷”循环。

随着行业成熟,盈利模式正转向正向循环。2015年全国快递平均单价为13.40元,2024年降至8.02元。

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提出依法治理低价无序竞争,新修订的《价格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明确禁止“低于成本价倾销”,预示低价竞争时代或将结束。

价格回归理性后,快递公司将更多资源投入服务提升,如优化物流网络、提高配送效率、加强技术追踪与管理,并推出差异化服务满足多元需求。

消费者短期内或不会直接感受到寄件价格上涨,但商家“9.9元包邮”“19.9元包邮”等促销活动可能减少。服务体验有望改善,如派送上门比例提升。

对卖家而言,快递成本上升将压缩利润空间。尽管发货量大的商家可获较低报价,但整体成本仍会上涨,小型商家需调整定价策略。

长期看,价格合理回归有助于行业健康发展,使企业有资金提升服务质量和员工待遇。

快递价格战始于2019年,经多轮竞争后市场集中度提高,2021年被叫停。近年来“断崖式”降价减少,但电商件市场仍存降价扩规模现象。

八大上市物流企业(顺丰、京东物流、德邦、“通达兔”)上半年业绩显示,业务量增长同时单票收入持续下滑,出现“增收不增利”局面。

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全行业快递业务收入7187.8亿元,同比增长10.1%;业务量完成956.4亿件,同比增长19.3%。

圆通速递业务量148.63亿件,同比增长21.79%,市场份额达15.5%;申通快递业务量123.48亿件,同比增长20.73%,市占率12.91%。

顺丰速运物流件量78.5亿票,同比增幅25.7%,体现其中高端市场竞争力;韵达股份业务量127.26亿票,同比增长16.5%,增速落后于同行。

极兔速递包裹量同比增长20.0%至106亿件,中国市场占有率升至11.1%。

业务量增长的同时,价格压力加剧。上半年各企业单票收入普遍下滑,拖累净利润。其中顺丰、极兔降幅达两位数。

韵达股份单票收入1.92元,同比下降0.16元;圆通速递单票收入2.19元,同比下降7.20%;申通快递单票收入2.00元,同比下降0.09元。

顺丰控股因产品结构变化,单票收入下降12.2%;极兔速递在中国市场单票收入约0.30美元(约合人民币2.15元),同比下滑13%。

1-6月,单票快递服务平均价格为7.5元,同比下降近8%。

企业正探索通过提升效率应对竞争,无人车等自动化技术成为重点发展方向。

顺丰截至2025年上半年已在19个省份72个城市投入运营超1800辆无人车。

中通快递在全国700多个网点部署无人车超2000台,覆盖城市逾200个。赖梅松表示,无人车在部分网点实现商业化运营,可降低6~7分/票成本。

极兔自2023年起试点无人车,目前已投入900多台,主要由加盟商采购,公司提供政策支持。

京东物流在全国十余个省份投入使用数百台无人车,以降低末端运营成本。

今年双11或成行业转折点,关键在于企业能否在涨价缓解成本后,于淡季稳住价格,推动长期利润修复与健康增长。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