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食光机进驻北京地铁 掘金便民早餐服务

2024年12月1日,《城市公共交通条例》正式施行,明确全面落实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北京市已对有条件的地铁站进行开发,设置便利店、文创店、潮玩机、鲜花柜、智能鲜饮站等便民设施,未来将继续推广站内便民服务设施,试点“免洗快剪”、面包店、快餐车等业态。

政策推动下,美团“食光机”于今年初在北京地铁望京东、国贸站率先试点,为消费者提供便携早餐服务。截至目前,美团食光机网点数量接近50个,覆盖约30个核心地铁站,辐射海淀黄庄、西直门、望京、朝阳门等多个商务区。

美团食光机餐车主要设在地铁站内换乘区域,消费者无需出站即可购买早餐。除餐车外,还以自助餐柜形式分布在部分站点出站口附近。早餐品类由宏状元、田老师红烧肉等连锁品牌供应,涵盖肉饼、包子、烧麦、鸡蛋、豆浆和粥等,价格集中在2元至5元之间。

用户可通过食光机小程序提前预约,到站凭码自取,也可现场扫码即时购买,取餐时间为8点至10点半。美团采用算法预测预订量,向合作商家批量下单,食材当日现做并统一打包,由骑手批量配送至各站点。工作人员负责分拣、入柜与保温,售完即止。

作为首批试点,国贸站每日可售出上百份早餐,多个站点月订单量已破万。该模式满足了白领、学生等群体通勤途中“早餐时间紧张”的需求,但也对供应链稳定性与线下运营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早餐属餐饮行业公认的“苦生意”,经营需凌晨备货,单品价格低,利润微薄。即便如巴比馒头拥有超5600家门店,2024年全年营收仅为16.71亿元。尽管美团采取品牌合作模式,规避部分运营压力,但仍难改变早餐业务整体盈利有限的现状。

市场竞争激烈,艾瑞咨询《2024中国早餐行业报告》显示,早餐市场规模达2.1万亿元,年增速约10%,尚无市场“领头羊”。除传统摊点与连锁品牌外,肯德基2024年12月在长沙地铁1-5号线投放15台早餐车,麦当劳2025年7月进入苏州地铁站,均布局地铁场景。

巨头布局或更看重地铁高客流带来的曝光价值。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2025年8月全国43个城市开通地铁、轻轨线路272条,运营里程9722公里,完成客运量27.9亿人次,进站量16.5亿人次。

北京地铁商业发展曾经历波折。1992年已有商业设施,2003年物美在1号线、2号线开设21家便利店。2004年出于安全考虑,北京禁止地铁站厅设立商业摊点。2019年北京市商务局发布《服务业扩大开放重点领域开放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允许在新建交通枢纽开设商业设施,重启地铁商业探索。

美团食光机亦拓展午餐服务,用户可于工作日通过小程序下单,骑手批量运送至站点餐柜,取餐时间为11点半至13点。除美团外,多地地铁运营商也在探索商业可能性。2025年3月,苏州地铁在广济南路站开设国内首个地铁站内社区食堂——“广济南大食堂”,面积1300平方米,可容纳280人就餐,大荤9-12元,小荤5-7元,素菜3-5元,米饭与汤免费。

受限于空间结构,多数地铁站难以大规模改造商业设施。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赖阳指出,地铁商业将形成新竞争格局,非“开店即盈利”,而需精细化运营。

地铁建设成本高昂,以上海为例,2024年开工的19号线每公里造价达20亿元,为“史上最贵”。运维成本同样居高,重庆轨道交通单位运营成本为15.13元/人次,实际票款收入仅约2.2元/人次,远低于成本。

在全国28城公布的2024年地铁年报中,仅2城实现盈利。深圳地铁2024年净利润亏损334亿元,日均亏损近1亿元。在此背景下,各地积极探索地铁商业路径。

地铁作为高频次、高密度交通枢纽,商业运营需兼顾安全、通行效率、空间利用与用户需求。北京地铁出口多,人流分散,部分店铺受安检影响客流,达成预期销售额存在难度。但品牌方认为,地铁场景具备良好宣传效应,有助于全国市场拓展。

随着美团、麦当劳等成熟品牌入驻,地铁便民服务日益丰富,“将地铁打造为多元生活圈”的愿景逐步落地。长期而言,实现可持续增长需回归服务本质,以消费者体验为核心。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