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化工专业出身的戴震创立能链,总部位于山东青岛。不到十年,公司以2024年超411亿元营收位列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303位。戴震表示,这一成绩源于抓住四大机遇:企业用能管理需求爆发、数字化转型、AI技术应用与中国能源结构转型。
创业初期,能链从“团油”APP切入,利用AI与物联网技术降低车主找站成本,逐步构建覆盖油、电、氢、气、光伏的综合能源服务网络。业务由下游消费场景延伸至中游零售终端及上游炼厂与危化品供应链,形成数字化能源供应链体系。
戴震介绍,能链精准捕捉企业对能源成本控制的刚需,推动能源结算从线下卡时代转向线上数字化交付。公司在四年前布局AI技术,应用于智能结算、客服、路径优化等场景,实现效率跃升。当前,能链正推进一站式企业能源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提供AI agent服务,打通用户侧、供给侧与结算侧数据链路,实现支付即发票一体化,减少贴票、对账流程,防控油品“跑冒滴漏”。
AI技术亦用于规划加油充电路径,避开拥堵提升补给效率。戴震称,5%的效率提升可转化为企业1~2个百分点的净利润,尤其对低利润率民生类企业意义显著。
创业初期推广困难,团队曾在零下20多度的长春扫雪获加油站老板接见,最终在三个月内跑通单城市盈利模型。目前,能链覆盖中国90%油站电站,累计交易额超3000亿元,为司机提供超2.5亿人次服务,注册用户达5.4亿,交易用户超1.1亿,形成网络效应壁垒。
戴震透露,融资额三分之一以上投入研发,构筑AI、数字化、物联网技术壁垒。面对资本环境变化,公司曾从“规模驱动”转向“利润驱动”,砍除非核心业务,聚焦B端服务渡过难关。其强调,企业核心在于长期稳定满足客户需求。
目前,能链旗下拥有四家子公司:能链智电于2022年6月13日登陆纳斯达克,中能链为能源资产运营商,能链企服专注企业级能源数字化,能程科技为第三方危化品智慧供应链服务商。公司年化交易额超1000亿元,约占中国能源零售市场3%份额。
未来5~10年,能链目标实现“能源直供”,构建“店源网荷储一体化”与“油采链运销一体化”体系,通过数字化与AI消除中间商差价,提升补给效率,降低空驶率,助力运输企业节约成本。同时,通过全电子发票降耗、推广充电桩替代燃油等方式践行“双碳”目标。戴震建议产业互联网创业者聚焦真实需求痛点、把握进场时机、坚持最小化产品快速迭代。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