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零售收缩 多家企业业绩下滑

金龙鱼旗下中央厨房“丰厨”的预制菜产品已从山姆渠道下架。根据其2023年至2025年中报,央厨产品逐年缩减,2023年尚有9款预制菜及半成品,2024年山姆渠道产品消失且不再提及预制菜类目,2025年上半年仅剩6款米饭类产品和两款便当。

永辉超市在调改中砍掉了自有快手菜品牌“辉妈到家”,冷冻预制菜品类整体减少,仅保留安井、圣农等成熟品牌产品,店内熟食、热食档口替代部分预制菜功能。大润发北京门店冷柜中,安井、圣农产品陈列丰富,自有品牌“润发工坊”仅剩麻辣罗氏虾、醉虾等4个单品。沈阳大润发顾客反映,润发工坊酸辣脱骨鸡爪、牛腱子等短保熟食无需解冻、适合小家庭,且晚间有折扣,性价比高,此类熟食正逐步替代部分预制菜品。

盒马鲜生冷冻区域柜体缩小一半,西贝草原羊蝎子、旺顺阁鱼头泡饼等餐饮联名产品已下架,现存冷冻预制菜以盒马自有品牌及传统品牌为主,其中蒜香烤罗非鱼由国联水产代工。盒马新增半预制菜品类,包含鱼香肉丝、糖醋里脊、小炒黄牛肉等,采用生肉、配菜与调料包组合,标注烹饪方式,售价17-29元。盒马表示预制菜趋势向场景化、透明化、便捷化发展,注重洁净配方、加工流程与鲜度控制。

安井食品在2025年上半年财报中披露,已全面推行商超定制化策略,与沃尔玛、麦德龙、大润发、盒马等渠道深度合作开发定制产品。千味央厨也在半年报中称,已与沃尔玛、永辉、胖东来、奥乐齐、盒马等签订全国性合同,推进新零售布局。

中国预制菜行业发展不足三十年,2000年后逐步出现生产企业,产业链涵盖上游种植养殖、初加工与包装企业,中下游为安井食品、千味央厨、龙大美食、国联水产等加工企业,以及广州酒家、九毛九等布局预制菜的餐饮品牌。行业标准经历探索期,2022年中国烹饪协会发布《预制菜》团体标准,将产品分为即食、即热、即烹、即配四类。2024年3月六部门联合发布新规,明确预制菜为不添加防腐剂、经工业化预加工、加热或熟制后食用的预包装菜肴,排除即配、即食、速冻面米主食及连锁餐饮中央厨房制品。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会长王洪涛9月12日表示,国家卫健委牵头的预制菜国家标准即将公开征求意见,协会将持续推动完善标识等操作性指引。在标准尚未落地背景下,行业或面临“利润寒冬”。2025年上半年,安井食品营收76.04亿元,同比增0.80%,归母净利润6.76亿元,同比降15.79%;龙大美食营收49.75亿元,同比降1.38%,归母净利润3516.87万元,同比降39.52%;千味央厨营收8.86亿元,同比降0.72%,归母净利润0.36亿元,同比降39.67%。企业客户普遍为海底捞、肯德基、麦当劳、西贝、半天妖等连锁餐饮。

龙大美食在投资者问答中透露,预制食品行业竞争激烈,消费市场疲软,当前净利率约4%-5%,低于7%-10%的行业平均水平。行业需在国家标准规范、零售端产品创新与B端市场深耕之间寻求平衡。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