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消费崛起:泡泡玛特、老铺黄金等品牌逆势增长

2025年是中国消费市场分化的一年,传统消费品类增长乏力,而以情感连接、文化认同和沉浸体验为特征的“情绪消费”逆势爆发。

2025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458亿元,同比增长5.0%,比一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商品零售额217978亿元,增长5.1%。贵州茅台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910.94亿元,同比增长9.16%,增速为近10年来首次降至个位数。

同期,泡泡玛特营收138.8亿元,同比增长204.4%,经调整净利润47.1亿元,同比增长362.8%,半年营收突破百亿,净利润超2024全年。

名创优品第二季度营收达49.7亿元,同比增长23.1%,旗下潮玩品牌TOP TOY Q2营收达4亿元,同比大增87.0%,门店总数达293家。

老铺黄金今年上半年凭借41家店实现营收22.68亿元,同比增长285.8%,平均店效达4.59亿元,接近奢侈品巨头水平。其产品融合古法金工艺与东方美学,满足消费者对文化认同与精神寄托的需求。

资本市场对情绪消费赛道展现高度青睐。8月20日财报发布后,泡泡玛特股价收于316港元每股,市值达4243.70亿港元,相较一年前40.96港元的股价大幅上涨。

情绪消费的兴起映射出消费者对情感慰藉和文化认同的深层需求。日本“失去的三十年”期间,动漫、游戏等情绪类产业在经济停滞中崛起,为当前中国市场提供参照。

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认为,其产品是“关于审美、艺术、陪伴的精神类产品”,不依赖实用功能,而是通过盲盒形式将潮玩推向大众,成为艺术类、精神类消费的代表。

Labubu玩偶以尖耳朵、九颗獠牙的“丑萌”设计打破传统可爱定义,契合年轻人对真实自我的追求,成为情感寄托载体,并通过收藏、分享形成社群归属感。

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指出,消费过程中的群体共鸣能强化个体选择的正当性。购买Labubu也成为普通人对主流叙事的反叛及对上流生活方式的想象投射。

老铺黄金跳脱传统黄金的投资属性,强调文化载体定位。其“花丝如意圆满宝石吊坠”采用古法工艺,錾刻“四合如意”纹饰,承载东方美学与吉祥寓意,引发消费者情感共鸣。

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老铺黄金消费者与LV、爱马仕、卡地亚、宝格丽、BVLGARI五大奢侈品牌平均重合率达77.3%,已进入高端消费圈层。

品牌创始人徐高明表示,深耕传统文化理解、经典审美高度与高端品牌法则,是打造差异化壁垒的关键。老铺黄金以18900元定价提供含拉丝、珐琅、钻石、红宝石工艺的蝴蝶锁骨链,相较梵克雅宝同类产品具备价格优势。

情绪消费趋势也延伸至更广领域。蜜雪冰城2025年上半年营收148.7亿元,同比增长39.3%;毛利47.1亿元,增长38.3%;净利润27.2亿元,增长44.1%,远超同行。

其4元柠檬水等低价产品满足年轻人“小确幸”需求,形成“雪王不嫌我穷,我不嫌它脏”的用户自发传播现象,构建情感认同与社交货币属性。

该模式契合“精打细算但不降低生活品质”的务实心态,类似优衣库当年在日本“三低主义”(低成长、低欲望、低消费)环境下的成功路径。

辣条行业竞争格局亦体现情绪价值重要性。麻辣王子2024年销售额突破15亿元,较2023年10亿元显著提升,主打“正宗麻辣”定位,强化品类正统身份认同。

马上赢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和下半年,麻辣王子市场份额分别同比增长1.12%,为行业中增幅最大品牌;卫龙则分别同比下降2.33%与2.08%,跌幅居首。

情绪消费并非逃避现实,而是在不确定性中寻求情感连接与价值确认。品牌价值正从功能性满足转向情感性陪伴,交易关系逐步演化为共鸣关系。

三浦展指出,应从生活的整体逻辑看待人,关注“今天是否感到了充实和幸福”,而非仅关注“买了什么”。能够回应此类情感需求的企业,将在情绪消费浪潮中持续领先。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