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爱立信聚焦人工智能与通信技术的深度融合,在全球推进系统性AI战略。
根据全球主流电信运营商调研,65%已制定AI转型战略,大型运营商中该比例达88%。TMF统计显示,截至2025年9月,全球超76家企业支持通信行业AI化转型,推动自智网络发展。
爱立信通过“基础设施-实验室-解决方案-生态”四层架构构建AI能力闭环,强化与运营商及行业伙伴协同创新,促进AI从实验室向产业应用落地。
在基础设施层面,算力支撑成为关键。生成式AI对边缘侧低时延网络需求上升。中国市场日均Token消耗量从2024年初的1000亿增至2025年6月底的30万亿,增长超300倍。为此,爱立信与超微Supermicro合作开发边缘AI解决方案,将预训练AI模型部署于网络边缘,实现本地处理。
超微计算平台结合爱立信5G技术,可拓展AI应用至有线网络难以覆盖区域,并通过预验证AI计算与5G连接的统一方案简化采购与部署流程。
在技术创新方面,爱立信设立多个前沿实验室。认知实验室聚焦图神经网络、主动学习和大语言模型,应用于网络优化、数字孪生与事件预测,采用虚拟运营模式在马德里、开罗等地开展研究。
Gen-AI实验室由爱立信与AWS联合推出,面向全球运营商加速OSS/BSS领域AI创新,整合爱立信OSS/BSS能力与AWS云基础设施及Gen-AI服务。孟加拉国运营商Grameenphone已利用该实验室实现产品目录自动化迁移。
电信代理式AI工作室基于Amazon Bedrock平台开发,依托意图驱动与代理式AI能力,支持开发人员快速构建定制化生成式AI解决方案。
在解决方案落地方面,AI赋能全链条业务场景。爱立信首席技术官Erik Ekudden指出,AI在高性能可编程网络与自智网络演进中发挥关键作用。
其5G-Advanced自动化节能解决方案获FutureNet World“网络可持续发展奖”,部署于RAN计算单元或基带处理器中,通过分布式自动化技术依据用户吞吐量动态启用或禁用无线资源,实现能耗最优化与用户体验保障。
爱立信与OPPO合作开发基于网络切片的智能体验升级方案,支持用户自主选择适配应用的网络切片以平衡性能与功耗;与Orange合作实现网络切片自动化,借助ESOA平台意图设计功能,加速5G SA服务部署,实现企业专网与固定无线接入等场景端到端自动化切片创建。
近期,爱立信升级NetCloud平台,引入Agentic-AI功能,使其从单一助手演进为多智能体系统,可在几分钟内主动完成故障排查、配置与问题解决,适用于5G公网与专网,提升投资回报率并实现企业运营自动化。
在行业认可方面,Omdia《2025年核心网供应商市场格局报告》显示,爱立信在“业务表现”维度排名第一,“产品组合”与“市场竞争力”位列第二。Omdia分析师Roberto Kompany称,爱立信在5G核心网合同表现突出,具备云原生就绪、自动化及AI驱动分析的领先能力,成为2025年运营商首选。
在生态与标准层面,爱立信推动开放协作与6G准备。吴日平指出,通信行业拥抱AI源于两大内生需求:一是AI赋能网络,推动自智网络转型,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二是网络赋能AI,通过高性能移动网络支持分布式AI应用,构建云边端协同算力架构。
爱立信参与AI-RAN联盟等产业合作,与英伟达等企业推动AI与移动通信融合,并在中国深化本土合作,促进自智网络发展。
目前,爱立信已构建无线自智网络领域最大合作生态之一,发布应用超63个,拥有业务合作伙伴超61家,为近2000名开发者提供开源社区及32个测试环境支持。
在2025年6月布拉格3GPP会议上,爱立信作为标准重要参与者,提出Release 20应考虑基于意图与可编程性的6G架构。基于意图的网络依赖RAN可观察性,确保流量按QoS标准传输;可编程性则需开放API,使开发者充分利用6G系统功能。
吴日平表示,爱立信进入中国市场逾130年,是唯一全程参与中国1G到5G建设的国际企业,坚持认为开放市场与统一标准是推动行业竞争与数智化转型的基石。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