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为与广汽合作的新品牌“启境”面世;华为与上汽合作的“尚界”首款车型即将发布;东风也与华为高管会面,深化交流合作。尽管合作模式不同,“攀上华为好乘凉”已成为2025年传统车企智能化转型的共识。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华为与车企的合作主要包括三种模式:零部件供应模式、HUAWEI INSIDE(HI)模式和智选车模式(鸿蒙智行)。
其中,HI模式和智选车模式是合作更为紧密的两种。前者,华为车BU已与11家车企合作,提供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全栈解决方案,深度参与新车研发;后者,鸿蒙智行已打造5个界,拥有车型产品定义和终端销售主导权,合作更为强势。
随着智能化成为车市竞争核心,车企希望在保持话语权的同时深化与华为合作。由此催生出介于HI模式与智选车模式之间的“新合作模式”,合作深度强于HI模式但弱于智选车模式。车企仍与华为车BU合作,合作贯穿产品设计研发、新品上市营销等全生命周期,甚至出现两个团队联合办公等情况。
目前,包括广汽与华为合作的新品牌启境、东风猛士、阿维塔、岚图等多家车企已传递出与华为的新型绑定关系。该模式背后,智能化汽车的差异化竞争逻辑正转向聚焦主机厂产品特点,而非单纯依赖华为“金字招牌”。
5年前,“灵魂论”曾是传统车企与华为合作的瓶颈,如今汽车智能化渗透率快速提升,与华为合作已成为传统车企的智能化“明牌”。
9月22日,东风汽车董事长杨青与任正非及徐直军会面,双方围绕强化战略互信、深化合作、推进企业治理创新等展开交流。未来,东风与华为将在产品定义、智能化技术、营销等领域合作,探索央企市场化运营新路径。东风旗下猛士、岚图、奕派三个子品牌与华为的合作均已升级。
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也在9月拜访任正非,广汽与华为车BU合作的新品牌“启境”正式面世。双方在“启境”的合作属于“新合作模式”。冯兴亚称,华为是再造新广汽的老师和样板,启境项目对广汽举足轻重,将置于最高优先级。
岚图和阿维塔同样采用新合作模式。岚图CEO卢放表示,岚图正探索比HI模式更进一步的合作,双方研发团队已实现紧密协作与资源共享。阿维塔科技称,其与华为合作更为紧密,联合团队规模近千元,进驻重庆总部工作。
综合梳理,上述“新合作模式”有四个特征:一是合作覆盖全产品周期,涵盖产品定义、营销及生态服务等环节;二是流程体系融合,华为开放IPD/IPMS等管理方法,与车企现有体系协同创新;三是团队合作密切,如联合办公或定期项目交流;四是合作不局限于智能化,拓展至智能化、生态和品牌协同融合。
与鸿蒙智行主导产品定义和销售不同,在“新合作模式”中,车企发挥生产制造优势,与华为技术、营销生态融合,双方协商推进,车企保有较大话语权。
多家传统车企认为,“灵魂论”已不适用于当前合作。冯兴亚指出:“所谓‘灵魂论’与技术发展阶段相关。当技术对整车影响力巨大时,它就是灵魂;若技术成熟且普遍可得,则不再是灵魂。”
上汽的“灵魂”也在进化,借助华为技术加速智能化落地。上汽与华为采用鸿蒙智行主导权更大的“界”模式,推出尚界品牌,首款车型预售价约16万元,是鸿蒙智行目前预售价最低的车型。
据第一财经统计,搭载华为乾崑辅助驾驶系统或鸿蒙HarmonySpace5的车型已超15款。随着华为系新车涌入市场,车企面临差异化竞争压力,推动探索“新合作模式”。
一方面,鸿蒙智行“五界”交付量呈下降趋势,今年6~8月分别为5.27万辆、4.78万辆、4.46万辆,连续三月下滑,“五界”需提升竞争力;另一方面,HI模式仅限技术融合,难以深入其他领域。因此,车企寻求更深层次合作的同时,坚持掌握自身话语权。
东风汽车相关人士表示,汽车差异化可通过外观设计、个性化功能实现区隔。车企需在与华为合作基础上,突出差异化卖点,利用不同制造基因和设计语言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