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最新研究发现,通过在提示词中引入MBTI人格类型,可显著影响大模型的行为模式与任务表现。
该方法被称为“MBTI-in-Thoughts”,仅需在Prompt开头添加如“请用INTJ的视角回答”等指令,即可引导AI展现出对应人格特征。
实验显示,F型(情感型)人格AI在写故事任务中,于情感浓度、乐观程度和人情味维度得分显著高于T型(思考型)人格AI。
ENFP、INFJ等人格生成的内容更具温度与感染力,而INTJ、INTP等则更冷静客观,但缺乏情绪共鸣。
在外向性方面,E型(外向型)人格AI在故事可读性、幽默感及快乐结局倾向上优于I型(内向型)人格。
在博弈游戏“囚徒困境”中,T型人格AI表现出更强的理性与冷酷,defect(背叛)概率高达90%,策略稳定且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F型人格AI如INFP则更倾向合作,背叛概率约50%,决策受对方行为影响较大,策略灵活多变。
诚实度测试显示,I型人格AI在承诺合作后实际履行的概率更高,行为更受内在准则约束。
E型人格AI更善于虚张声势与策略欺骗,关注外部反馈与社交印象管理。
研究者指出,尽管MBTI在心理学界信效度存疑,但在大模型应用中具有统计学有效性。
AI无人格,却是所有人格的统计学总和,一句MBTI指令即可触发模型内部积累的思维模式与行为逻辑。
该技术可用于构建性格互补的AI团队,例如产品策划时由ENFP生成创意,再交由ISTJ进行可行性分析与执行规划。
危机公关场景下,可设置ENTJ为总指挥,INFJ撰写声明,ISTP负责一线问题解决。
不同任务可匹配不同人格组合,实现能力与风格的精准调用。
研究提示,未来或可能出现专门针对AI智能体的心理学研究范式。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