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攀升,2025年1-8月累计零售755.6万辆,同比增长25.8%,燃油车销量为718.5万辆,两者基本持平。尽管新能源势头强劲,燃油车市场仍占据近半消费者,预计到2030年燃油车在中国乘用车市场占比约30%,对应年销量约900万辆。
长期以来,燃油车市场由丰田、大众、日产等合资品牌主导,2024年销量超20万辆的6款车型中5款来自合资品牌。但2025年1-7月数据显示,吉利星越L以16.36万辆销量位居燃油车榜首,同比增长52.7%,超越轩逸、朗逸、途观L和RAV4荣放等经典合资车型。吉利博越L、星瑞,以及长安CS75 PLUS、奇瑞瑞虎8等自主品牌车型也进入销量前列。
2025年8月,博越L、星越L、瑞虎8、哈弗大狗、逸动、艾瑞泽8、长安CS75 PLUS等10款自主品牌燃油车月销量均破万,占据当月燃油车销量榜前30名的三分之一。中汽研数据显示,1-7月燃油SUV销量前十中,自主品牌占据四席,星越L领先第二名RAV4荣放近5万辆。
面对自主品牌的强势冲击,合资品牌被迫加大促销力度。乘联会数据显示,2025年8月传统燃油车平均促销力度达22.9%,高于去年同期。主流合资品牌促销力度达22%,高于自主品牌的18.4%。日系车促销从2023年前不足10%升至2025年8月的25.8%,欧系车逼近40%。轩逸终端让利达5.4万元,降幅49%;别克威朗降幅47%;上汽通用昂科威PLUS限时价16.99万元,较指导价低6万元。
尽管合资降价明显,自主品牌燃油车市场份额仍稳步提升。国信证券数据显示,2018-2024年国内燃油车总销量从2204万辆降至1427万辆,但自主品牌燃油车销量从703万辆微降至689万辆,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42.20%上升至2024年的48.41%。2025年上半年批发口径下,自主品牌燃油车市占率维持在48%。
吉利成为燃油SUV市场领军者,星越L自2021年7月上市以来累计销量突破80万辆,2024年10月换代后月销一度逼近3万辆。博越L于2025年8月上市首月即售出2.4万辆,超越途观L与RAV4荣放。两款车型基于吉利与沃尔沃联合开发的CMA平台,在空间、配置、智能化方面具备越级优势,星越L轴距达2845mm,接近中型SUV标准。
技术下放与高配低价策略推动吉利市占率提升。国信证券研报显示,2024年吉利主品牌燃油车市占率达8.81%,在自主品牌中达18.21%。相较2020年前普遍认为自主品牌落后合资的局面,当前自主品牌已实现对合资的多点赶超。
奇瑞、长安、长城等企业同样坚持燃油车布局。奇瑞李学用表示,2030年仍有30%市场为燃油车,因中国地域广阔,新能源无法覆盖所有场景。奇瑞与捷途将长期发展燃油车,并推进混动化。长安杨大勇指出,未来仍有35%用户选择燃油车,长安逸动作为引力序列核心产品,全球销量超190万辆,第四代车型持续领跑自主燃油轿车市场。
财务结构上,燃油车仍是多数自主品牌利润支柱。长城2024年燃油车销量占总销量73.9%;奇瑞超80%出口为燃油车,达91.5万辆,燃油板块收入连续三年占总收入70%以上;长城凭借燃油车高毛利,2024年实现19.51%毛利率,占中国汽车市场利润四分之一。
技术层面,长安推出500Bar超高压直喷新蓝鲸发动机,全面搭载于引力系列,实现一箱油续航1000公里。长城发布“泛内燃机战略”,研发Hi4混动系统及4.0T V8发动机。奇瑞艾瑞泽8 PRO 2.0T搭载鲲鹏动力2.0TGDI发动机,最大功率187kW,峰值扭矩390N·m,获评“中国心”十佳发动机,匹配热效率98%的7DCT湿式变速箱。
智能化向燃油车延伸成为新趋势。奇瑞“猎鹰智驾”系统应用于燃油车型,推进“油电平权”;长安推行“油电同智”,将AI大模型语音、高级泊车等“北斗天枢”成果导入燃油车。艾瑞泽8 PRO定位“燃油车智能化标杆”,强调以性能、智能与安全夺回市场。
自主品牌正通过技术迭代、智能融合与性价比优势巩固燃油车基本盘。随着新能源渗透加深,燃油车市场竞争将更趋复杂,自主与合资品牌均视其为发展根基,一场深度博弈正在持续展开。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