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转转集团发布公告,宣布将逐步关停自由市场业务,并列出从关闭商品发布入口到最终下线的具体时间节点。
转转在致用户信中表示,自由市场为网络诈骗和灰色交易提供了空间,平台难以有效处理交易纠纷,因此决定调整业务方向。
此前已有用户察觉异常,多位卖家反映商品被无预警下架。莫默称其300多个非违规商品因归类问题被全部下架且无法申诉。邵文和敖辞也表示,平台对可发布品类限制增多,化妆品等品类已无法出售。
此外,发布入口在APP中逐渐隐蔽,原“拍图自己卖”选项变得难以查找。转转现优先推广在发布界面直接拍摄实物照片的商品,未拍图者可能受限流量支持。
推广机制亦引发不满,部分用户认为上传闲置需观看广告不合理。库存管理同样存在缺陷,若未预先设置,系统默认仅售一件且不可后续修改。
交易流程方面,自动确认收货周期长达8天,若买家不主动操作或未取件,时间还会延长,引发卖家对平台偏向买家的质疑。
转转成立于2015年,作为58同城孵化项目上线,初期对标闲鱼开展C2C业务。2016年品牌升级后获得腾讯、小米等投资,以微信账号登录增强引流能力。
2019年起竞争加剧,转转面临资金压力,而闲鱼年交易额已达1894亿元。此后转转转向C2B2C模式,推出官方验货、上门验机、七天无理由退货等服务。
转转CEO黄炜曾指出,转转核心价值在于降低用户交易门槛,通过中间服务提升非标品交易信任度。但C2C模式缺乏电商生态支撑,与淘宝一键跳转闲鱼不同,转转需手动重新上架。
C2C维系成本高,平台持续补贴接近两亿元,目前该业务占集团总份额不足3%。缺乏阿里系物流、支付、售后体系支持,转转难以长期承担C2C运营压力。
转转型聚焦C2B2C后,在深圳、成都、青岛设立质检中心,拥有超2500名质检工程师,回收网络覆盖全国超1300个区县。线下开设超1000家门店,遍及300余城。
2024年转转全资收购红布林,布局二手奢侈品领域,并于同年6月推出多品类循环仓店“超级转转”。
依托C2B2C模式,转转于2022年实现首次盈利。然而该赛道竞争激烈,爱回收、得物及闲鱼均涉足回收业务,用户普遍跨平台比价。
预估报价与最终质检价差异可能导致用户流失,同时增加平台成本。2023年底有博主指控转转出具“阴阳合同”,同一手机检测结果前后不一,事件促使平台推出七天无理由退货机制。
尽管C2B2C提升了交易可信度,但平台责任随之加重,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成为维持业绩的关键。
转转虽退出C2C战场,短期内或有用户流失,但长期看,集中资源于擅长的质检与回收体系,被视为更具可持续性的战略选择。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