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仓迈入寡头时代 中小玩家生存空间受限

一场始于2025年夏季,由美团、淘宝闪购、京东三大平台掀起的“外卖三国杀”,早已超越一餐饭的边界。这场以数百亿资金为燃料的商战,实质是巨头对“即时零售”生态入口的争夺。单日2.2亿订单峰值标志着“万物到家”成为现实。在此背景下,前置仓模式的格局已发生根本性变化,从创业公司主导的蓝海演变为巨头主导的资本与生态竞争场。

每日优鲜于2014年底率先引入前置仓模式,通过社区周边300-500平米仓储点实现生鲜30分钟配送。然而,低毛利、高损耗与高昂履约成本长期困扰行业。一单配送骑手成本5-8元,仓内运营3-5元,而生鲜毛利率约20%,客单价需超60元方能覆盖成本,在下沉市场难以实现。每日优鲜最终因百亿级亏损于2023年退市,引发行业对前置仓盈利性的广泛质疑。

同期,京东到家于2015年4月成立,盒马于同年6月创立,均试水前置仓与快速配送。行业逐步分化为两类路径:平台型如美团闪购、京东到家,连接线下门店提供履约服务;自营型如叮咚买菜、朴朴超市、美团小象超市,自建仓储与供应链,风险更高但毛利空间更大。转折发生在2023至2024年。

叮咚买菜在2024年实现Non-GAAP净利润4.2亿元,同比增长超8倍,并连续11个季度盈利。其转型核心在于向上游供应链要利润:发展自有品牌与预制菜,建立12家自有工厂,2023年第四季度自有品牌GMV占比超20%;扩品类至茶几休闲、露营等场景,2024年一季度茶几休闲品类销售额破亿元;优化运营效率,短保商品周转压缩至2.3天。同时,叮咚战略性关闭广州、深圳38个站点,退出不盈利城市以聚焦效率。

朴朴超市亦于2024年实现年度盈利,年收入约300亿元。其采用800-1000平方米大仓模式,SKU达6000-8000,生鲜占比30%,重点布局高毛利日用百货。

山姆会员店的实践进一步验证前置仓盈利可能。自2018年推出“极速达”以来,已设约500个云仓。2024年前置仓交易额超400亿元,线上销售占比过半,客单价稳定在200元以上。其成功源于强大商品力——SKU约4000,自有品牌Member’s Mark占比超30%;以及“店仓云一体化”模式,每家门店管理8-15个前置仓。2025年,8家山姆门店年销售额破5亿美元,山姆中国全年销售额破千亿元,占沃尔玛中国近70%。

2025年,美团闪购、淘宝闪购、京东秒送将即时零售列为“必赢之战”,开启百亿补贴大战。美团拥有约1.5万综合闪电仓和2万垂类仓,通过“牵牛花”系统服务超6万家门店,兼具平台与自营业务;阿里整合淘宝闪购与饿了么,计划打造10万家“品牌近场官方旗舰店”;京东依托供应链优势加速七鲜前置仓布局。

这种降维打击使垂直玩家难以独立生存。叮咚买菜入驻淘宝闪购与京东秒送,朴朴超市在平台提供“代买”服务,表明行业小巨头亦需依附生态。平台既制定规则又参与竞争,中小前置仓的数据与爆品策略趋于透明,生存空间被挤压。

某典型中小前置仓SKU约9000,主推快消品引流,靠百货与高价值商品盈利。但面对巨头流量与成本优势,其增长受限。行业共识认为,即时零售渗透率将从6%升至15.7%,但增量市场正向独立小玩家关闭。中小商家唯一出路或在于承担头部平台不愿涉足的区域与细分领域。

前置仓历经十年发展,从风口到低谷再到被收编,完成业态成熟周期。寡头时代下,垂直玩家需重构价值:叮咚的供应链能力、朴朴的区域密度经验或成其在巨头生态中的立足点。未来突破或依赖技术革新——业内预测当无人配送与智能仓结合,履单成本降至1-3元时,行业将迎来真正爆发。在此之前,市场由资本与生态主导,草莽时代终结,规则由巨头书写。零售本质是效率与信任的竞争,谁能赢得消费者长期信任,谁将最终胜出。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