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名创优品旗下潮玩品牌TOP TOY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由摩根大通、瑞ubby、中信证券联席保荐,正式启动上市进程。
TOP TOY成立于2020年,定位为中国规模大、增速最快的潮玩集合品牌。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4年其在中国内地GMV达24亿元,2022年至2024年复合增长率超50%。2022-2024年,公司营收从6.79亿元增至19.0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67.7%;2025年上半年营收13.6亿元,同比增长58.5%。
盈利能力持续改善,2022年净亏损3838万元,2023年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2.12亿元,2024年净利润升至2.94亿元,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达1.8亿元。毛利率从2022年的19.9%提升至2024年的32.7%,主要得益于自研产品占比由不足40%提升至49.1%,带动收入达8.96亿元。
截至2025年9月,TOP TOY门店数量达299家,覆盖中国及泰国、日本等海外市场。产品分为手办、积木(3D拼装模型)、搪胶毛绒三大类,2025年上半年收入分别为8.64亿元、1.94亿元、1.46亿元,占比65.6%、14.7%、11.1%。
股权结构上,名创优品集团持股86.9%,为其控股股东。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通过名创优品渠道实现的销售收入分别为2.5亿元、7.81亿元、9.23亿元和6.19亿元,占同期总收入比例分别为36.8%、53.5%、48.3%和45.5%,存在对单一客户依赖风险。
在IP布局方面,TOP TOY采用“自有+授权+他牌”模式,拥有17个自有IP和43个授权IP。2025年上半年,外采IP贡献收入占比52.8%;授权IP中,三丽鸥、迪士尼等头部IP前五大占比达40%。部分重要授权即将到期,其中三丽鸥系列授权于2028年9月到期,迪士尼系列于2026年12月到期。
相比之下,行业龙头泡泡玛特2025年上半年自主产品占总收入比例达99.1%,艺术家IP收入占比88.1%,单IP THE MONSTERS收入达48.14亿元。同期,泡泡玛特毛利率为70.3%,净利润率超30%,显著高于TOP TOY的32.7%毛利率。
渠道模式上,TOP TOY复用名创优品“类直营加盟体系”,截至2025年6月,293家门店中有250家为合伙人门店。该模式助力其五年内快速扩张至近300家门店。而52TOYS同期门店数缩减至5家,泡泡玛特全球门店为571家,其中中国内地409家。
供应链方面,依托名创优品积累的跨品类供应商资源,TOP TOY具备多材质整合能力,可覆盖积木、高达模型、艺术潮玩等多个品类,支持高频上新。但与乐高约70%、泡泡玛特60%以上的毛利率相比,TOP TOY仍以“零售价差”盈利模式为主。
为弥补IP短板,TOP TOY已签约首批9位潮玩艺术家,并于2025年上半年以510万元收购潮玩公司HiTOY 51%股权。2024年完成A轮融资5942.6万美元,由淡马锡领投,估值达13亿美元(约102亿港元)。
当前中国潮玩市场预计2025年规模达825亿元,2030年有望增至213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20.9%。市场呈现“一超多强”格局,泡泡玛特凭借自有IP占据领先地位,TOP TOY依靠名创优品资本与渠道支持快速崛起,细分领域玩家如52TOYS在机甲赛道具备特色优势。
TOP TOY上市后或将加剧行业资源向头部集中趋势,具备IP原创能力、用户深度运营及全球化布局的企业将更具竞争力,而依赖授权IP且缺乏供应链支撑的中小玩家面临加速出清压力。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