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贵阳人口增量领跑 全省资源向省会集聚

合肥、贵阳过去三年常住人口增量均超50万,位居全国前两位,显著领先于深圳、广州、成都、武汉等传统人口流入城市。

2021年以来,贵阳累计增加常住人口61.27万人,2024年增量居全国第一。在增量推动下,贵阳人口规模已超越遵义,即将超过毕节成为贵州省第一人口大市。

同期合肥常住人口累计增加63.2万人,2023年增量达21.9万人居全国第一,2024年增量14.9万人居全国第四。合肥人口规模已在长三角地区超越南京、宁波,位列第四,仅次于上海、杭州、苏州,并于2024年突破千万人,成为全国第18个千万人口城市。

两地人口快速增长的共同动因是强省会战略。安徽和贵州均实施省级资源向省会集中的发展模式,赋予贵阳贵安更多经济管理权限,推动贵安新区、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纳入贵阳发展版图。

产业层面,贵阳吸引周边城市电子配套企业集中落户。依托贵阳海信,遵义厚维光电、卓英社光电等企业落户经开区;铜仁大龙经开区企业将终端组装迁至贵安新区;六盘水锰基材料企业将精深加工车间迁至白云区;毕节光伏组件企业将总部和研发中心迁至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形成“原材料在市州、加工在贵阳”的产业链格局。

贵阳另一增长动力是高出生率。2023年贵州出生率10.65‰居全国第二,2024年10.74‰居全国第三。贵阳自然增长率仍为正,常住人口自然增长持续扩大。

贵阳大数据产业快速发展亦是关键支撑。作为中国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已建成48个重点数据中心,包括华为全球最大云数据中心(规划服务器100万台)。腾讯、苹果、阿里、三大运营商等均在贵州设立数据中心。2023年贵阳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超50%,电子信息制造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9.3%,软件服务业营收增长20.6%。

合肥增长核心在于产业布局成功。2007年投资京东方6代线项目,带动70多家配套企业落地,形成全球重要显示产业基地。此后切入新能源汽车领域,2024年产量达137.6万辆,居全国第二。集成电路方面,2017年与兆易创新共建合肥长鑫,专攻DRAM芯片研发生产,2021年集成电路竞争力居全国第六。

合肥经济首位度达26.9%,GDP总量为芜湖2.7倍。2014年至2024年,安徽经济总量从全国第14位升至第11位。同期贵州从第27位升至第22位,湖北、四川、陕西等强省会省份排名均明显上升。

数据显示,强省会模式普遍伴随省内人口向省会集中。2024年湖南除长沙外各市州人口均下降,江西仅南昌人口显著增长,贵州全省人口增长主要由贵阳贡献。类似趋势在安徽同样明显。

分析指出,强省会与区域均衡发展无绝对优劣之分,内陆省份通过集中资源发展省会以应对沿海虹吸效应,已成为多数省份的选择。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