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银施罗德重启ETF布局科技赛道

时隔14年,交银施罗德基金重启ETF业务,于9月29日上报中证智选沪深港科技50ETF,当前处于已接收材料、等待监管批复阶段。

此次申报的ETF跟踪指数为交银施罗德与中证指数公司联合定制的中证智选沪深港科技50指数,该指数于2024年6月27日发布,具有稀缺性和差异化特征。指数从内地与香港市场选取50只研发能力强、基本面良好、增长速度较高的科技领域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前五大权重行业分别为电子、机械设备、通信、电力设备和计算机。

交银施罗德此前已有两只ETF产品,分别为2009年成立的交银180治理ETF和2011年成立的交银深证300价值ETF,最新规模分别为2.27亿元和0.63亿元。近年来公司持续发力场外指数产品,自2024年以来新增5只指数基金,涵盖中证红利低波动100指数、中证A500指数等热门标的。

公司“主动权益”标签鲜明,曾以王崇、何帅、杨浩“交银三剑客”及现任基金经理杨金金等为代表,长期未涉足ETF领域。今年以来,随着被动化投资趋势不可逆转,多家传统主动权益强队开始松动态度。兴证全球基金率先破冰,于2024年6月启动ETF相关系统采购,并于9月25日上报首只ETF——兴证全球沪深300质量ETF,同时完成ETF-FOF基金首募,其中80%以上非现金资产配置于ETF。

目前,在主流主动权益基金公司中,仅东方红资管和中欧基金尚未布局ETF。中欧基金虽未申报ETF,但已在场外指数领域积极布局,其后续动向备受关注。

分析指出,定制指数成为新入场机构实现差异化的关键路径。“人无我有”的策略在销售渠道更具叙事优势,因此兴证全球选择新策略类指数,交银施罗德则选择定制指数以提升竞争力。尽管当前ETF市场规模已达5.56万亿元,但近半数存量产品仍无法覆盖运营成本,盈利难度较大。

行业格局方面,ETF管理规模达千亿元被视为“入局门槛”。截至2024年前9个月,千亿级ETF基金公司增至15家,汇添富、海富通、鹏华新晋进入该行列。华夏基金与易方达基金增速领先,管理规模增幅均超46%,二者差距一度缩小至约400亿元。受中信资管产品转移影响,华夏基金规模短暂拉开距离,但因科创50ETF遭遇大额赎回,领先优势再度收窄。

广发基金与富国基金的排位竞争激烈。年初时广发排名第7、富国第10,相差逾180亿元;九个月后,广发升至第6,富国凭借政金债ETF和港股通互联网ETF吸金效应上升至第7,双方差距已不足40亿元。海富通则依靠债券ETF单一品类扩张,跻身千亿俱乐部,凸显品类策略的重要性。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