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庆中秋8天假期,国内出游8.88亿人次,总花费超8090亿元,文旅活动超2.9万场。在此背景下,陕西旅游文化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陕西旅游”)于9月30日更新招股书,拟在沪主板上市,保荐人为中金公司。
陕西旅游以“景区+文化旅游”为核心业务,收入主要来自旅游演艺、旅游索道和旅游餐饮。其核心演艺项目《长恨歌》在华清宫实景演出,展现大唐盛世与爱情传奇,被誉为陕西文旅“金字招牌”。此外,公司还运营《12·12 西安事变》《泰山烽火》等演艺项目。旅游索道方面,公司在华山景区运营西峰索道及华威滑道,服务“奇险天下第一山”的游客需求。旅游餐饮板块则以唐乐宫剧院式餐厅为主,提供“仿唐歌舞+宫廷晚宴”特色服务。
报告期内,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32亿元、10.88亿元、12.63亿元和5.1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03亿元、5.3亿元、6.22亿元和2.47亿元,2023年实现扭亏。同期,《长恨歌》营收占比从33.5%升至57.63%,旅游索道收入占比由50.08%降至35.77%。2024年公司演艺节目总上座率为72.78%,其中《长恨歌》为87.77%,《泰山烽火》仅11.89%。
公司面临演艺项目创新风险,观众审美疲劳可能影响市场吸引力。索道业务存在安全运营风险,且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华山冬季积雪导致游客减少,西峰索道运营具有季节性特征。《长恨歌》为室外演出,亦受气候制约,经营呈现明显季节性。
2022年公司亏损情况下仍现金分红超1亿元,2023年再度分红1.16亿元,两年累计分红超2亿元。毛利率方面,报告期各期分别为-5.32%、69.49%、71.10%和69.61%。2022年低于行业水平,2023年起高于可比公司均值,主因文旅复苏及冬季版《长恨歌》提升淡季收入。
华清宫与华山景区游客人次2023年显著增长,2024年增速放缓,2025年1-6月同比下滑逾20%。公司业务受宏观经济、极端天气、景区管理及安全事故等因素影响。市场竞争方面,演艺领域面临宋城演艺、曲江文旅、丽江股份、峨眉山A等竞争;索道业务对手包括黄山旅游、九华旅游等。
陕西旅游注册于西安市长安区,曾于2017年在新三板挂牌,证券代码870432。控股股东为陕旅集团,持股47.59%,并通过陕旅股份间接控制6.69%股份,实际控制人为陕西省国资委。公司存在与控股股东旗下企业同业竞争风险,部分下属单位从事酒店、餐饮等相似业务。
管理层方面,董事长马婷,1983年生,硕士学历,曾任曲江系企业人力资源职务及陕西旅游高管,2022年9月起任董事长。董事金哲楠,1982年生,硕士学历,曾任陕旅集团办公室副主任及子公司总经理。董事、总经理靳勇,1972年生,硕士学历,曾任华清池宣教部研究员及陕旅股份总经理。
本次IPO拟募集资金约15.55亿元,用于泰山秀城(二期)、少华山南线索道、太华索道服务中心及游客中心建设,并收购太华索道、瑶光阁、少华山旅游索道股权。公司提示,旅游演艺与索道属重资产项目,前期投入大、回收周期长,未来持续发展依赖内容创新与市场竞争力。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