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成为全国首个在全省范围内推行中小学春秋假制度的省份,11个设区市均已发布相关文件。
绍兴市教育局近日发布实施中小学春秋假制度的意见,标志着浙江全面落地该政策。早在2004年,杭州率先在全国实行春秋假制度,今年9月,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发文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推动服务消费增长。
杭州春秋假最初为调整学期节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而设,春假曾长达16天,后逐步缩短至3天,并与“五一”假期衔接。2013年《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首次从国家层面支持地方政府探索中小学春假或秋假。2015年起,浙江多地开始试行春秋假,主要在普通高中实施,配合“一学年二学期四学段”的教学安排。
2019年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再次明确各地可统筹寒暑假时间,制定中小学春假或秋假办法,引导家庭带薪休假出行。新一轮政策强调在不改变总放假天数和教学时间总量前提下调整假期,以增加旅游出行机会。
除浙江外,湖北恩施、广东广州和佛山等地已探索春秋假制度,江苏、四川成都等地也释放跟进信号。春秋假对消费拉动效应受到关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专家杨宜勇分析,短期内可贡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0.4%~0.6%增量,长期可达1%~1.66%。
浙江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位居全国前列,休闲产业发展迅速,具备发展休闲消费的基础。为避免集中出行拥堵,浙江各市采取错峰放假方式,今年秋假多数城市安排在11月不同时间段,与周末连休形成5天假期。杭州安排在国庆前,宁波为11月12—14日,衢州为11月19—21日,温州由各县(市、区)根据期中考时间自行确定。
杨宜勇指出,当带薪休假全面落实、市场供给多样化、消费习惯转向分散常态时,春秋假的增量效应将显现。然而,家长陪假难题依然存在,“孩子有假我没假”“双职工难协调”等问题引发讨论。
经过多年实践,杭州多数家长已适应并支持春秋假,部分选择请年假陪同出行,也有家长带孩子到单位自习室学习。由于托班和培训机构普遍停课,给部分家庭带来不便。2024年4月,杭州教育局发布通知,参照暑期托管模式提供免费春秋假托管服务,今年春假期间共开设278个托管点,服务7274名学生。
杭州还推出特色“春假学堂”,涵盖数字人、AR眼镜、虚拟实验等科技课程及社区参观体验活动。新推行春秋假的城市提前纳入保障措施,绍兴提出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建立与春秋假衔接的弹性休假机制,并开设‘春(秋)令营’、假日营等公益托管项目,提供文体活动服务。
2023年绍兴市教育局曾回应人大代表建议称,春秋假推广面临社会假期体系配套难题,尤其是家长带薪休假制度落实难度大。但杭州市春晖小学副校长来婉萍表示,经过多年实践,家长已形成习惯,只要有条件仍愿通过请年假等方式陪伴孩子度过假期。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