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85度C母公司美食-KY公告显示,为应对经营压力,将大规模关闭盈利不达预期的门店,全年关店规模突破40家,占大陆门店总数十分之一以上,创下近五年最大调整幅度。
85度C曾凭借“凯撒大帝”面包吸引年轻人排队打卡,巅峰时期在大陆年拓店近百家。但近年来其大陆业务持续下滑,2024年上半年亏损超4600万元人民币,若不调整,2025年亏损或扩大至9300万元。此次收缩被视为多年战略失焦与管理漏洞的集中爆发。
杭州庆春路、上海广纪店、南京新街口及天津多家门店已陆续关闭,北京目前仅剩2家门店在营。闭店背后是财务数据恶化:2021年仍盈利,2023年下半年转亏,2024年亏损进一步扩大。品牌同步收缩供应链体系,“一大三小”生产布局(昆山中央工厂+福建、广东、杭州分厂)随区域门店减少而调整仓储物流规模,华北、西南等低门店密度区域或面临彻底退出。
该现象亦反映台资餐饮连锁在大陆的整体收缩趋势。台式烧肉乾杯上半年关闭三成大陆门店,王品集团门店数从100家降至85家,均采取策略坚守盈利据点。85度C曾在2007-2011年大陆烘焙连锁爆发期拥有“精品咖啡平价化”差异化优势,但至今门店数仍在500家左右,在33.8万家烘焙门店市场中逐渐边缘化。
85度C于2004年在台湾成立,以“精品咖啡平价化”定位挑战星巴克,2007年进入大陆后依托“中央工厂+标准化”模式快速扩张,2014年底门店数突破475家。创办人吴政学曾坦言大陆市场存在管理短板。2013年集团引入谢健南任大陆区总经理推行委托加盟,但试点未达预期,2015年4月谢健南转任顾问,吴政学亲自接管,扩张节奏中断。
管理动荡引发人才流失,早期高薪挖角的职业店长因发展前景不明离职,公司转向内部快速提拔,导致运营质量下降。业内人士指出,2015年后服务响应速度与产品新鲜度明显下滑。战略频繁摇摆加剧困境,忽而强调人才培养,忽又重启扩张,缺乏平衡。转向二三线城市时,团队缺乏本地化运营能力,陷入“开新店亏、守老店难”的循环。
品牌定位模糊成为另一关键问题。在台湾以咖啡为主、烘焙为辅,对标星巴克;进入大陆后演变为“烘焙为主、咖啡为辅”,顾客覆盖各年龄层,失去核心粉丝群。早期对手为克莉丝汀、面包新语等传统品牌,近年面临泸溪河、墨茉点心局以现烤工艺和地域特色崛起,UH祐禾、石头先生烤炉主打高端年轻客群,瑞幸、库迪以9.9元现磨咖啡分流客源,奈雪的茶、茶颜悦色将烘焙与茶饮结合,麦当劳、肯德基推出平价现烤面包,形成全面围剿。
产品创新滞后加剧危机。“凯撒大帝”面包畅销十余年无接班爆款,行业转向“低糖健康”“现烤现卖”时,85度C仍依赖中央工厂标准化生产,难以满足消费者对新鲜与个性的需求。专家指出,烘焙行业已进入“三高六化”时代——高颜值、高品质、高性价比,以及年轻化、数字化等特征,而85度C未能跟上节奏。
2024年烘焙专门店市场规模达1105亿元,同比增长5.2%,但85度C逆势亏损。行业洗牌加速,既有面包新语、欢牛蛋糕屋闭店,也有新兴品牌借创新崛起。面对困局,85度C采取收缩策略,聚焦华东华南优势区域,退出亏损市场并优化供应链,短期内可减亏,但长期回暖需解决核心问题。
要重回赛道,需明确“重咖啡”或“深烘焙”定位,结合健康、国潮趋势推进产品创新,并补齐数字化短板,通过线上运营与私域管理重建客群链接。尽管承载一代人记忆,市场不再为情怀买单。唯有精准把握需求、快速迭代的品牌方能立足。其现状既为初代网红品牌敲响警钟,也提醒快消企业:守住核心优势比盲目扩张更重要,理解消费者比依赖经验更关键。此次调整究竟是“止血续命”还是“终局前奏”,仍有待观察。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