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刘小涛当选江苏省省长。此前于9月30日任省政府党组书记,10月9日任代省长。其履职后首次调研即赴苏北沿海城市连云港与盐城。
10月11日至12日,刘小涛考察连云港石化产业与盐城新能源产业,强调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以绿色发展厚植比较优势,以高水平双向开放赢得更大主动。
连云港和盐城同为苏北及江苏沿海城市,区域发展长期受限。2024年,连云港GDP为4663亿元,居全省末位,落后宿迁138亿元;盐城GDP达7779亿元,增速5.5%,低于全省平均0.3个百分点。2025年上半年,盐城经济总量以3791亿元反超扬州近10亿元。
2025年1-8月,连云港、盐城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分别下降19.2%和7%,成为经济增长主要制约因素。刘小涛在连云港徐圩港区提出推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打造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在盐城绿色低碳科创园指出新质生产力即绿色生产力,需立足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表示,提振苏北经济成效尚不显著,两市需营造产业土壤,打造面向未来的产品与竞争力。
调研期间,刘小涛走访连云港徐圩港区、石化产业基地运管服务中心、连云港石化公司,以及盐城绿色低碳科创园、金风前沿技术研究院等单位。石化与新能源为两大重点方向。
连云港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先进制造业强链工程,推动石化、新材料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升级。江苏正构建“1+N”化工产业格局,“十四五”期间以连云港为核心载体之一。但根据赛迪顾问《2025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研究》,徐圩新区位列全国第12,不及南京、泰兴等地园区。
曾刚指出,仅承接苏南产能转移已难支撑发展,连云港应面向苏北、鲁南、皖北市场需求,强化产业支撑。
盐城致力于建设绿色能源之城,已成长三角首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发电城市,近七成用电来自新能源。但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助理研究员辛欣指出,省内新能源产业链存在区域失衡,苏北缺乏全链条配套与创新资源。
曾刚建议盐城借鉴上海“风光同场”模式,统筹海上光伏与风电布局,并将绿电优势延伸至新能源汽车等下游产业,填补全省产业链缺口。
江苏推动苏北与沿海发展,旨在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全省竞争力。2025年上半年,江苏GDP为66967.8亿元,同比增长5.7%;广东为68725.40亿元,增长4.2%。两省差距缩小至1757.6亿元,为近六年同期最小。
绿色石化是广东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之一,占GDP约14%;2024年广东新能源产业产值达1.1万亿元。江苏此次聚焦领域与广东高度重合。
2025年6月,珠三角与粤东西北经贸合作招商会首次邀请江苏企业组团参与。恒力集团在惠州落地500万吨/年PTA项目,补全产业链短板;中创新航科技集团在江门一期满产,投资135亿元,产能超30GWh,带动产业链投资超150亿元,二期投资将超100亿元。
曾刚认为,广东与江苏虽存竞争,但在差异化基础上具备协同空间,可依托江苏制造能力与广东海外渠道,形成“江苏造、广东销”闭环,服务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