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度白酒赛道迎来新玩家。10月15日,在秋糖会期间,今世缘22度新品“今世缘·多少”首度亮相,再度引发行业对低度白酒的关注。
自1975年河南张弓酒厂推出38度白酒以来,低度化探索历经沉寂。2023年,五粮液、泸州老窖、洋河股份等头部酒企密集推出30度左右新品,重新点燃这场持续半个世纪的低度化战役。
此轮浪潮背后,是白酒行业对年轻消费群体的迫切追逐。年轻人偏好微醺体验,饮用场景从传统应酬转向小酒馆、露营地等轻社交场合,推动白酒企业集体“降度”。
一线名酒正以主品牌势能实施“降维打击”。五粮液与泸州老窖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即开展低度化试验,分别研发出38度、39度及38度特曲产品。90年代高度酒盛行,低度酒发展停滞。2010年前后,38度国窖1573在全国铺开,尤其在河北市场形成约40亿规模,获称“小甜水”,并在华北、华东占据一席之地。
五粮液将39度产品纳入“1+3”核心矩阵,加大在山东、河北投放,并依托江苏市场的品牌基础进行培育。其逻辑为:高度酒塑造品牌,低度酒拓展用户,借助主品牌权威降低消费者认知门槛,实现跨场景扩张。
2023年,两大名酒进一步下探度数。五粮液重启停产的29度配方;泸州老窖已研发成功28度产品,并继续推进16度、6度等更低度数白酒研发。酱酒因降度技术难度高,目前主流仅43度飞天茅台。
区域龙头则寻求差异化突围。苏酒代表洋河股份与今世缘将低度酒打造为独立品类。洋河曾于上世纪70、80年代推出39度双沟特液和38度洋河大曲,2023年升级33.8度“微分子酒”,运用微分子技术优化口感并加快醒酒速度。
今世缘具备早期技术积累,1977年即研发出39度高沟特曲。2023年10月15日,今世缘副董事长吴建峰在论坛上披露22度新品“今世缘·多少”,正式加入低度酒竞争。
吴建峰指出,白酒降度后酸酯成分易水解,香味物质析出导致口感变酸,最佳饮用期通常不超过半年。低度酒对原酒质量、基酒种类、贮存时间、勾调水平及去浊能力要求更高。为此,今世缘提出“把消费者存储时间移到酒厂”,通过陶坛延长基酒储存期,用老酒酿造低度产品。
营销层面,洋河与今世缘均聚焦露营、小酒馆、派对等非传统场景。洋河依托全国化渠道链接年轻群体;今世缘则计划先在省内推广,目标直指不喝酒的年轻人。吴建峰强调,选择22度而非28度或29度,旨在吸引原本不饮白酒的年轻人群。
其他区域品牌亦谨慎试水。水井坊在部分市场试点38度以下产品;古井贡酒推出26度“轻度古20”;舍得发布29度“舍得自在”,定位低酒度畅饮型老酒;酒鬼酒提出“二低一小”战略,聚焦低端、低度、小酒,计划推出四款40度以下新品。
这些企业采取差异化策略,或依靠区域优势,或依托独特香型,在巨头夹击中寻找细分赛道。核心挑战在于如何在降度同时保留品牌辨识度,避免被边缘化。
从1975年38度张弓酒问世至今,低度酒历经半个世纪起伏。全球酒饮趋势降度,叠加国内90后、00后消费习惯变化,白酒使用场景重构。技术进步使低度酒成为酒企突破增长瓶颈的关键路径。
但目前低度白酒仍未成主流。泸州老窖进展领先,38度国窖1573销售额达百亿级,占系列整体近半。相比之下,其他品牌低度产品规模有限。39度五粮液年销约50亿元,远低于其高度酒体量。
若扩展至40度上下中度酒,具备规模的产品仍稀少。43度飞天茅台、42度海之蓝、42度国缘四开、42度玻汾等虽建立市场认知,销售规模多处数十亿元量级,尚未形成品类爆发。
低度白酒破圈仍需长期消费者培育。五粮液一项调研显示,在1000名25至35岁受访者中,超半数首选啤酒,其次为洋酒、果酒,仅19%偏好白酒。其中,60%以上年轻群体倾向低度酒,普遍排斥白酒辛辣刺激感。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訾猛认为,38至42度中度白酒将成为未来趋势,低度酒作为补充。该度数区间契合85后、90后“醉得慢、醒得快”的需求,口感更舒适,亦符合国际主流。白酒正从“香型差异化”转向“度数差异化”,中度化为不可逆方向。
“中度化”时代或将到来,年轻人是否愿为低度酒买单尚无定论。但可以确定的是,低度化已从边缘走向主流消费场景,成为行业存量竞争中的关键变量。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