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聚变完成首轮亿元融资,加速推进Z箍缩聚变商业发电

近日,安东聚变(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东聚变”)宣布完成首轮近亿元融资,由联想之星、啟赋资本、盘古创富、道翼资本、水木清华校友基金投资。融资完成后,公司将加速推进聚变驱动系统研发、前沿人才梯队组建、实验系统与测试平台建设等,进一步夯实其在国内Z箍缩聚变技术商业化的领先地位。

Z箍缩聚变:商业化潜力突出的聚变路线

在众多可控核聚变技术路线中,安东聚变选择了更具工程化潜力的“Z箍缩”技术路线。这一方案通过在极短时间内向燃料施加百万安培级电流,利用强脉冲电磁力将等离子体快速压缩至极高的密度和温度,从而引发燃料聚变反应。由于放电瞬时能量密度极高、释放过程极为剧烈,这种方式被形象地称为“人造闪电”。

与托卡马克等磁约束聚变装置需要长时间维持等离子体稳定不同,Z箍缩采用“瞬时点火、脉冲驱动”的方式,每一次放电都完成一次聚变反应,类似发动机中火花塞持续脉冲点火。这种模式避免了稳态约束的工程难题,同时能以更可控的方式实现重复放电和能量输出。相比激光惯性约束技术,Z箍缩无需复杂昂贵的光学系统,而是完全依靠电学驱动,装置结构简洁、运行可靠、成本更低,也更易实现模块化设计与小型化迭代。

正如安东聚变CEO刘程博士所说:“Z箍缩技术的优势在于系统装置的简洁、可靠,可以更快地完成实验验证和路径优化,还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实现复制和扩展。”

工程化路径:从“夔牛”到“雷霆”

聚变的难题不仅在于物理点火,更在于能否走通工程化路径。安东聚变已制定出一条“逐级放大”的工程化路径,从百安级模块到兆安级装置逐级演进。

目前,公司已完成基础放电单元“夔牛”的关键验证,单个器件寿命提升至20万次以上,并有信心在未来实现百万次寿命的目标。这一成果为后续集成放电模组“雷震子”、高功率驱动装置“雷神号”的研发奠定了基础。最终,这些成果将汇聚成兆安级驱动系统 “雷霆号”。目标是在未来5至10年内实现聚变点火的关键突破,建立聚变驱动系统开发能力与核心器件的量产能力;随后推动完成系统级聚变点火Q>1及能源示范项目;最终迈向并网发电。

沿途应用:先行切入产业化场景

聚变商业化并不是“一步到位”的目标,而是一个“沿途下蛋”的过程。安东聚变计划在实现核心装置迭代的同时,逐步推出可商业化的产品和应用。

预计未来三年,公司将率先推出小型化脉冲功率源产品,进入加速器、中子源、特种同位素和医疗同位素生产等应用市场。这些前沿应用不仅市场需求明确,也有助于安东在实现长期战略之前形成早期营收与产业链积累。

在产业协同方面,安东聚变正在与上下游企业联合开发脉冲电容器、储能器件、电力装备和高电压开关等关键器件,推动量化验证与产业配套。这种“核心装备+上下游协同”的方式,有助于构建可复制、可扩展的聚变产业化模式。

团队合力:科研、工程与商业的结合

安东聚变是国内首家以Z箍缩技术推动聚变能源商业化的公司,核心团队成员来自国内顶尖科研机构与产业单位。公司由著名核科学与核工程专家彭先觉院士领衔,确定整体技术路径和战略规划方向;由“新一代人造太阳”HL-2M项目总工程师杨青巍统筹科技工程实施与系统集成;由清华大学电机系博士刘程担任公司CEO,负责系统装置开发与商业落地。

这种“老中青结合”的梯队模式,既保证了技术传承与连续性,也让原创科学思想能快速转化为工程成果与产业价值。

安东愿景:加速聚变商业发电时代到来

随着首轮融资的落地,安东聚变不仅获得了资金支持,更赢得了资本市场和产业界对其技术路线与商业化前景的认可。在全球范围内,美国Pacific Fusion、Fuse Energy、ZAP Energy,以及英国First Light Fusion等公司均选择Z箍缩路线,并已获得数亿美元级融资,印证了这一方向的巨大潜力。

CEO刘程博士强调:“我们的目标是让Z箍缩能源方案率先在中国实现真正的落地,加速可控核聚变商业发电时代的到来,让中国在新一轮能源革命中走在世界前列。”

声明:本站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网站对此声明具有最终解释权。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