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被中国县城女孩捧红的韩国女装品牌Teenie Weenie,因风格酷似拉夫劳伦被称为‘平替’,一度成为年轻群体中的潮流符号。其母公司锦泓时装集团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Teenie Weenie营收10.11亿元,同比下滑7.64%,净利润下降23.03%,已连续三年出现负增长。
该品牌最初由韩国衣恋集团推出,主打‘常春藤学院风’与‘老钱感’穿搭,凭借精致设计和高定价策略吸引中产消费群体。品牌还构建了William和Katherine等18个拟人化小熊IP形象,形成独特记忆点,在中国市场被称为‘小熊’,强化用户情感联结。
2017年,锦泓集团以57亿元收购Teenie Weenie,被视为‘蛇吞象’式并购。接手后,锦泓通过制造IP爆点推动增长,2021年推出JK系列并在小红书引发热议,相关笔记点赞收藏过万,当年营收飙升至31.8亿元,同比增长38%。同年签约赵露思代言,进一步拉升热度。西安旗舰店快闪活动中,赵露思现身带动单日销售额达30万元,‘同款大衣’全平台销售破800万元。
然而短暂繁荣之后,业绩迅速回落。2022年至2024年,Teenie Weenie营收持续下滑约6%,毛利率从超68%降至约66%。分析指出,问题源于两大战略失误:一是品牌形象与价格策略冲突。为追逐直播带货红利,品牌频繁打折促销,直播间曾出现主播背仿冒奢侈品包吆喝低价羽绒服的场景,削弱了原有的高端质感。部分商品五折后售价千元以下,被网友形容为‘大小姐搬进三室一厅’,导致追求‘老钱风’的消费者转向拉夫劳伦。
二是过度授权导致IP稀释。借鉴南极人模式,Teenie Weenie将小熊IP授权至内裤、家居服、大豆被、女包、童鞋等多个品类,虽带来额外收入——IP授权收入从2021年的398万元增至2024年的3356万元——但也造成品牌认知混乱。消费者对其印象趋于‘大杂烩’,缺乏明确风格定位。同时,授权生产导致品控不稳,质量问题频发,如千元左右卫衣出现脱线、冲锋衣袖口扣袢脱胶等,损害口碑。泛滥的小熊标识更引来大量山寨店铺,加剧品牌低端化 perception。
为寻求新增长,Teenie Weenie拓展产品线至户外领域,推出定价2000元以上的GORE-TEX冲锋衣,直接对标可隆、迪桑特等专业户外品牌。此举被视为试图复制‘始祖鸟平替’路径,延续其依赖‘XX平替’标签获取流量的惯性策略。此前,该品牌已先后被贴上拉夫劳伦、Miu Miu甜酷风等模仿标签。
尽管多线扩张带来短期收益,但核心竞争力逐渐模糊。2024年上半年,锦泓集团销售费用率达50.49%,高于2021年同期的46%至49%区间,资金更多投向营销而非研发与生产。有消费者反馈,同等价位下产品质量与版型不如以往。业内观点认为,品牌需回归本质,在保持审美独特性的同时强化品质控制,避免在多元化中丧失自我定位。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