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GitHub Copilot、Cursor、Codex等编程助手的成熟和普及,AI创业的技术门槛大幅降低,“会不会写代码”不再是创业的核心壁垒。相反,谁能更懂用户、更精准定义场景、更有效组织团队,谁就能在激烈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近两年一批文科生悄然开启AI创业,他们以独特的视角与能力,打破“文科生难搞技术”的刻板印象。他们并非技术出身,却凭借兴趣和热情,以及对人性的洞察、对需求的深度理解,在AI创业浪潮中找到自己的路径。
最近数月,访谈了几位创业做AI的文科生,发现他们普遍从人的角度出发做AI产品,探索AI与人的关系,更具人文性,而非单纯提升用户生产效率。这与更追求用户增长和市场规模的理科生相比,存在较大差异。
社会学专业出身的陈郅悦今年6月在杭州参加一场52小时黑客松挑战赛,提出打造“虚拟直播间”,由AI生成弹幕、评论与互动。她学习写代码尚不足一年,开发经验有限,但借助AI编码工具已熟悉产品全流程,从UI/UX设计到前后端部署几乎独立完成。此前她在AI生图公司实习时因非技术背景常被开发同事否定需求,这种不对等促使她决心成为独立开发者。去年初离职后全职学代码,初期进展缓慢,但在GitHub Copilot、Cloud 3.5、Cursor等工具帮助下,三个月内独立开发出AI旅游App—Adventure Snap。做出产品的那一刻,她意识到AI扩大了文科生的能力边界。今年以来她参与至少三次类似创业活动,均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产品demo,一次比赛中在80多人中脱颖而出获*软件奖。
类似陈郅悦的零起点创业者并不少见。当前文科生用AI做出产品也是一种创造,其思考与价值观融入产品中,等同于通过文章或书籍表达对世界的看法,目的都是链接特定人群。
直接接触的AI创业者中有新闻系毕业的王登科,创立AI陪伴产品“独响”;中山大学英语本科、港科大经济学硕士西元创立东方玄学算命产品FateTell。两个产品均获得融资,在业内具知名度。王登科热爱文学,曾花一个月读完略萨近60万字小说《酒吧长谈》,并展示其用AI工具制作的个性化模拟炒币软件。他大学原学理科,大三转文科,自学代码后创办“面包多”“哄哄模拟器”等项目,去年推出“独响”。文科思维使其关注人类情感,希望让人群在与AI互动中获得情绪价值,减少孤独与痛苦。
西元高中保送中山大学读英语,硕士就读港科大商学院,有大厂工作经验。2022年底ChatGPT出现后,他思考将AI与命理学结合,利用大模型文本能力解析八字、风水、周易等传统知识。2023年正式离职创业,致力于用AI推广东方玄学文化至海外。非科班出身,创业中边做边学,阅遍网课教材。其优势在于深厚文科素养与中西方文化熟稔,大学期间广泛阅读西方文学哲学及金刚经、周易,关注语言与思维意识关系,推崇维特根斯坦。
文科生创业首先基于对人的兴趣,其次才是用AI实现想法。尽管生成式AI渗透写作、设计、翻译等领域,唱衰文科生声音不断,但AI虽能自动生成内容,无法替代人类在价值判断、叙事结构和社会洞察方面的创造力。部分文科生正借此优势,借助低门槛代码工具表达自我。
陈郅悦最强项在于产品创意,常用手机备忘录记录点子,部分受众小,部分已有清晰实现路径。今年是Agent元年,垂直赛道AI创业者胜出关键在于找到真实商业应用场景。技术和算法不再是必须补习功课,痛点挖掘与市场需求验证成为核心。
她的产品均源于观察到的需求:旅行伊斯坦布尔时无法将攻略与实景对应,萌生AI导游想法;感父母健康需求,设想产品“食刻”,通过拍摄三餐照片获取健康指南;为空巢老人孤独问题构思虚拟直播间,仅含AI生成互动。
从AI创业链条看,技术与应用场景缺一不可,文科生基于对人的理解或更懂应用场景,可补足技术短板。硅谷AI创投社群“AI+”创始人Lynn Duan(段雨嫣)认为,随着Cursor等工具普及,技术门槛下降,商业化与市场能力更稀缺,AI反而可能先取代程序员而非文科生。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毕业的东焕曾在电视台与大厂工作多年,因对内容生产模式感兴趣,去年辞职创业做AI生成数字人视频产品。他几乎不懂代码,联合几位工程师在家地下室启动项目。团队共8人,分布于上海、武汉、杭州。他认为文科生优势在于更懂用户真实需求。受音乐人包小柏为逝女构建“数字女儿”事件启发,意识到AI数字人存在需求。他瞄准TO B市场,服务中小企业与专业人士,助其拥有数字分身。创业一年多来与上百人面对面交流,细致观察情绪变化,深入理解需求。他认为许多人有表达欲但受限于时间或胆怯,数字人可解决此问题。其产品名为AlphaFin,旨在让用户IP化,在数字世界拥有“第二人生”。
单纯讨论文科生或理科生哪个更适合AI创业有失偏颇,AI使所有人站在同一起点。即便未读大学者亦可尝试AI创业。AI改变知识与技能分工,在人机协作新格局中,真正具备思辨能力、善于思考人与社会关系者更具优势,通常需跨学科背景人才。
西元一直在探索自己与世界的关系,跨界为其显著特征。大学学语言学辅修统计学,本科后赴港科大读商科。原计划进入投行,毕业后先就职香港法律AI公司,公司被收购后转至四川做乡村振兴项目,两年后进入大厂任产品经理。他认为经历看似分散,实则共同促成FateTell创立。语言学背景使其对语言符号敏感,利于自然语言处理(NLP);商科学习投融资与估值对创业有助益。
FateTell本质是用AI为用户算命。西元认为算命满足两个基本需求:一是“自恋”,即渴望被看见、被理解;二是不确定时代中人对确定性的需求。在良渚办公场地访谈时他表示:“哲学不提供解决方案,但玄学会。” FateTell具东方玄学实用性,可预测用户换工作、换城市、离婚时机及运势。该需求巨大。年初DeepSeek爆火后,西元与DeepSeek、豆包、Kimi团队交流发现用户使用模型算命比例极高,进一步确认AI算命垂直领域潜力。“AI作为新物种扰乱内心秩序,失业焦虑、机会减少使人节奏紊乱,对玄学关注随之增加。”西元表示。他认为AI算法可更准捕捉命理,但本质是促人内求。FateTell体现价值观的两句话是:“我们不是在算命,而是借助镜子关照自己”;“每个人都是自己最好的命理师”。
无论西元、陈郅悦还是东焕,其产品普遍探索AI与人的关系,更具人文性,不同于理科生追求用户增长与市场规模。
AI产品赛道竞争激烈,创业九死一生。MIT与英伟达联合报告显示,尽管AI项目火热,仅5%能带来可观回报,其余多停留PPT阶段或回报遥遥无期。一位国内AI投资人指出,AI工具真实落地能力不足,商业化困难,盈利集中在极细分领域,如专为银行坏账发起集体诉讼的AI产品。
陈郅悦已推出三款产品,首款AI导游在欧洲获不错收入。第三款Mirrorfy上线后定位一度摇摆,为避免国内AI陪伴内卷,8月转向海外市场,基于地理位置与东亚文化共性选择日本。因不熟悉日本文化,调研、推广、市场每一步均为全新工程,语言不通成最大障碍。她与合伙人每日工作10-12小时完善产品功能,同时联系翻译与兼职人员进行调研。
观察显示,具文科背景且无连续创业经验者融资不顺,投资人更青睐高学历技术出身团队。东焕创业一年多未融资,既因不愿被股东左右运营,也因当前投资圈趋于谨慎理性。十年前创业热潮中项目加人脉即可融资,如今难度大增。近期其产品获用户增长,已开始与多波投资人洽谈。
当前AI视频生成产品竞争激烈,OpenAI国庆前发布Sora2引爆全球,致大厂团队加班应对。东焕表示:“AI行业普遍存在错觉,认为技术出现即行业颠覆,实际距离颠覆还很远。”他认为视频生成类产品关键在于应用场景挖掘,这正是文科生擅长之处。
西元的FateTell上线即受欢迎,定价39.9美元的“命之书”AI命理报告,两个月售出数百份。该产品基于八字命盘算法引擎,生成超万字个性化分析报告,支持按目录阅读。去年曾获投资意向书但因条件苛刻未接受。今年计划推出APP并上架App Store,需更多资金支持。9月FateTell已成功融资,团队实现盈利。
西元认同OpenAI CEO山姆·奥特曼观点:AI更像是文艺复兴,而非工业革命。他认为AI首次将智力与智能作为生产要素复制推广,影响深远,逼迫人类思考主体性、存在意义及与自我、世界的关系。这是典型的文科生人文思考,关注AI与人的关系而非生产力变革。此类思辨或无法引发文艺复兴,亦不提升生产力,却是自苏格拉底以来人类永恒命题的延续。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