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宏基小克重金饰走红背后:低含金量高溢价的消费新趋势

去年七夕,一种名为“黄金大饼”的首饰登上淘宝十大热门礼品榜。其特点是体积较大但含金量极低,0.1克已属天花板水平,多数按毫克计价,类似“肉馅包子只有肉香”。尽管含金量少,单价却不高,售价从一两百到上千元不等,形成“买不了吃亏”的消费心理。

这类产品统称为小克重金饰,因克重低、价格低,受到资金有限但投资意愿强的年轻群体欢迎。开创此路线的是广东珠宝企业潮宏基。通过将传统黄金首饰转型为小克重爆款,潮宏基不仅盘活了滞销品类,也为同行提供了新路径。

潮宏基创始人廖木枝于1989年与儿子廖创宾在汕头起步从事黄金加工。1997年创立潮宏基品牌,寓意“潮汕明珠,宏图大展,基业长青”。早期走施华洛世奇路线,主打K金、钻石与高频设计更新,毛利长期高于周大福、老凤祥等传统金店。

2014年前后,公司尝试多元化,收购菲安妮手袋、跨境电商拉拉米,并涉足医美,均未成功。廖创宾反思后决定回归主业。此时,原有时尚珠宝业务被国际饰品品牌挤压,高端古法黄金定位又被老铺黄金抢占先机。

2023年,潮宏基转向小克重黄金战略。官方表述为“用更少金料降低成本,让消费者在高金价环境下少花钱”。实际效果显著:经典黄金产品收入占比由2020年的20.24%升至2024年上半年的44.6%。

黄金销售本是薄利行业,多数上市金店毛利率低于10%,中国黄金曾低至3%以下。主因在于成本透明,金价公开,加价空间受限,通常基础金价加20%加工费为上限。相比之下,银饰和时尚珠宝因单价低、定价自由度高,可实现更高毛利。

老铺黄金以近40%毛利率脱颖而出,依靠古法工艺包装、高端商场布局及人为稀缺策略,将定价重心从原料转向工艺与品牌。潮宏基则采用不同逻辑:以小克重模糊黄金成本结构。

其做法被称为“沙子里掺米饭”,即通过中空、镂空设计,辅以大量非贵金属材质,制造视觉冲击,弱化克重信息展示,使消费者产生“性价比”错觉。例如线条小狗联名款小金毛吊坠含金0.7克,标价2679元,溢价超1800元。

此类产品常隐藏克重标识,字体微小难辨。结合IP授权或模仿热门款式(如推出0.95克“迷你金箍棒”手链),强化消费品属性,脱离传统足金按克计价模式。

小克重金饰降低了购买门槛,使黄金消费向年轻群体倾斜。虽投资价值微弱,但情绪价值突出,适合送礼场景。潮宏基还提供终身免费编手绳服务,支持串珠重搭、换绳,不限次数,提升复购率。

财报显示,25至40岁顾客贡献潮宏基总销售额的80%,会员复购占总收入45%。小克重策略既保留高利润率,又借助“黄金”标签吸引投资心理驱动的消费者。

今年以来黄金价格持续上涨,黄金首饰消费量同比下降26%,反映高金价抑制消费需求。同时,黄金频繁刷新高点使其避险属性弱化,投资不确定性增强。小克重金饰恰在此背景下,推动黄金消费行为回归。

若金价继续上行,可能出现以微克计量的金饰。当前趋势显示,部分消费品正通过降低单位重量或数量来变相提价,而小克重黄金则是在保持“黄金”名义下实现高溢价的典型。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