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AI以高性价比重塑全球格局

中国AI正以开源与低成本优势迅速占领全球市场,引发海外企业广泛采用。爱彼迎联合创始人兼CEO Brian Chesky公开表示,公司大量使用阿里巴巴Qwen模型,因其速度快、成本低,相较OpenAI模型更具经济性,尽管其与OpenAI CEO私交良好,但生产环境中仍选择中国方案。

硅谷投资人查马斯・帕里哈皮蒂亚已将核心业务转向中国的Kimi K2模型,称其性能强劲且价格远低于美国同类产品;GlueAI创始人Evan Owen团队亦频繁使用该模型。《机器之心》统计显示,Thinking Machines Lab在研究博客中提及Qwen达38次,称其研究受Qwen团队启发。

阿里通义千问系列支持混合推理模式,在代码、数学、Agent任务中表现优异,截至2025年8月已开源超200个模型,全球下载量逾3亿次,衍生模型突破10万个,超越Meta的Llama系列,成为全球最大开源模型家族。MiniMax最新发布的M2模型智能代理能力接近GPT-5水平,并采取限时免费策略,登顶HuggingFace Trending榜单。

《经济学人》报道指出,80%在硅谷路演的AI初创公司可能正在使用中国开源模型,而三年前市场仍由OpenAI主导。塞浦路斯AI平台Latenode联合创始人Oleg Zankov表示,DeepSeek模型质量相当但价格便宜17倍,在拉美等算力资源有限地区极具吸引力。

国际金融机构如汇丰、渣打已开始内部测试DeepSeek模型,沙特阿美将其部署于数据中心;亚马逊AWS、微软Azure和谷歌云也向客户提供DeepSeek服务。英伟达CEO黄仁勋在GTC大会上评价称,Qwen是世界级语言模型,DeepSeek在推理架构上的突破具有革命性意义。

与此同时,海外科技巨头面临算力焦虑。微软继裁员6000人后再次削减9000岗位,以应对AI算力成本压力。其Azure云服务依赖高端芯片支撑AI训练与推理,但英伟达H100单枚售价数万美元,导致成本高企。亚马逊亦宣布裁减约1.4万名员工,旨在将资源集中于AI优先领域。

算力被视为AI时代的“石油”,目前由英伟达垄断,供应紧张且价格昂贵。在此背景下,英伟达市值于10月29日突破5万亿美元,仅用113天从4万亿美元跃升至新里程碑。OpenAI正筹备2026年IPO,每赚1美元需花费2.25美元,高度依赖英伟达与AMD的昂贵算力基础设施。

为缓解GPU资源压力,OpenAI已开始向重度用户出售Sora视频生成工具的额外使用积分,负责人比尔・皮布尔斯称,若不缩减免费次数,GPU资源将无法支撑用户增长。

中国AI并非仅靠低价竞争。DeepSeek推出多模态模型DeepSeek-OCR,提出视觉模态压缩长文本上下文的新方法,模拟人脑遗忘机制,其高效视觉encoder为光计算与量子计算引入大模型提供技术路径。10月31日,Kimi发布新型混合线性注意力架构Kimi Linear,可减少75% KV缓存并提升6倍吞吐量,研究员熊狸称其在线性注意力表达能力方面具潜力但存在长上下文风险。

黄仁勋强调,全球50%的AI研究人员为中国人,AI竞争涵盖能源、芯片、基础设施、模型与应用等多个层面,需更多工程师参与建设AI工厂。他认为美国若不能率先普及AI,仍有可能输掉这场竞争。历史表明,最终胜出者未必是资本最雄厚者,当前竞争已转向开放生态与精细化服务的全面较量。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开放的智能模型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