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入电动新纪元,特斯拉助力构建绿色出行新生态

据乘联会中国汽车最新公布的销量数据,截至7月,2022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已累计向全球用户交付32.3万辆汽车。其中,国内市场交付20.6万辆,不但以绿色可持续理念和环保高标准举措,成为中国制造行业“典范”,更为中国汽车消费升级和绿色出行生活方式提供了惊艳“选择”,成为中国“双碳”目标达成的强有力助益。

电动阵营“扩容记“,全产业链变革的绿色印记

在环保改革“主攻”的交通领域,特斯拉始终以变革性的创新精神著称,尤其是在绿色生产方面的精益求精,各项节能环保、先进高效的生产技术不断突破传统制造业桎梏,为整个汽车产业、乃至制造业提供了更高实施标准。

基于电器架构重新思考汽车设计和制造过程,特斯拉不但在工厂设计之初就从工厂选址、减少废料、降低用水量、定制回收解决方案等各方面贯彻可持续的理念,还推动每一个新产品和每一个新工厂的简洁化,致力于突破传统制造的桎梏,创新产业升级。

特斯拉2022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在大型铸件和零部件整合的加持下,与第一次迭代Model 3车身车间相比,特斯拉新工厂单位产能使用机器人数量减少了70%以上,效能提升明显。

在绿色生产之上,特斯拉更让人们认可并接受了新能源汽车这一“绿色消费”,使得绿色出行从企业端设想真正落到每一位消费者的出行现实中。在特斯拉的秘密宏图推动下,曾经动辄百万的新能源汽车,在加速媲美超跑、安全和舒适兼备、智能越阶提升的配置下,已经逐渐演化为20多万起步的“国民”汽车。而且在逐渐完善的用车生态基础上,特斯拉还积极探索如光储充一体化超级充电站、“锦鲤”超级充电站分时计价等方式,推动更加绿色、更符合消费预期的绿色消费举措,进一步压实并扩大“绿色出行”需求和落地。

6月,特斯拉以近8万的月度销量刷新中国纯电汽车单月销量纪录。2022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达到21.6%,再一次印证了新能源汽车的“绿色消费”已经深入人心。尤其令人振奋的是,2022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占比世界新能源59%的优秀表现,更是彰显出中国绿色消费的“快人一步”。

除了专注于充电系统的完善外,特斯拉在一些欧洲国家向非特斯拉用户开放享誉业界的超级充电站。特斯拉方面称:“为进一步加速世界向可持续能源的转变,我们乐于向其他品牌的电动车车主开放我们在全球快速发展的充电网络。”

在中国制造特斯拉汽车的强劲引领下,中国消费者正在加速抛弃对于欧美日韩传统造车的“执念”,各路造车势力同行者也纷纷入场,不断创造更丰富、更优质的产品选择。公众对于电动汽车的强烈认可,不仅形成了规模庞大、消费认可的良性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环境,也让绿色生产、绿色消费加持下的绿色出行蔚然成风。

仅2022年上半年,特斯拉中国车主就已使用特斯拉充电网络累计行驶超过28亿公里,同比增长61%,相当于绕地球7万余圈,实现二氧化碳减排量超过65万吨,约为地球种下超过130万公顷森林。

产业力量“提振器“,可持续能源的中国名奏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援引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所的报告称,2021年,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的市场份额仅次于德国。有媒体指出,在欧洲,中国电动汽车是最受欢迎的电动汽车之一,这是一个“并不令人意外的事实”。

2022年上半年,特斯拉以97,182辆的出口量,占同期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总量的48%,以近半数的占比带动“中国制造”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近年来,特斯拉不仅将先进产业理念、流程和标准带入中国,为消费者提供集性能、安全、效率于一身的高性价比产品,通过出行体验与生活方式的创新,为中国人民探索幸福的新边界;更有效拉动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创新发展,助推电池、电机、电控和汽车零部件等多领域供应商活跃于世界舞台,在各自领域树立竞争优势,也让国际市场对中国制造有了新的理解。

在特斯拉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特斯拉CEO埃隆 · 马斯克更是公开表示:“中国各行各业的制造商,特别是电动汽车制造商非常聪明、努力,任何没有他们那么有竞争力的人都会衰落。我们非常敬佩他们,更尊重他们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电力全开”的同时,特斯拉通过完善的供应体系应对全球供应链问题,保障弗里蒙特超级工厂也同样保持一如既往的高水准,与此同时,柏林、得州两位新成员的产能也迅速跃升,四大工厂共同发力,持续加速可持续能源的转变进程。

对于全球汽车行业来说,特斯拉无疑是一座强有力的“电泵”,为世界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惊人的增长。在拉动产业链复苏并高速发展的同时,特斯拉也以可持续的理念,将活力注入上下游各个领域,推动全球经济增长。

更为重要的是,在特斯拉带动下,“加速世界向可持续能源的转变”不再是一个口号,绿色出行、智慧交通已从纸面跳入我们的生活,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选项。

电动时代已至,公众已做选择。

标签: 特斯拉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     京ICP证151088号
京网文【2018】236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