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外行星形成机制新突破:大小行星轨道差异揭示不同起源

天文学家通过对NASA退役的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数据的深入分析,发现小型与大型系外行星的形成环境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表明,质量接近海王星(约地球17倍)是轨道形态的关键临界点。小型行星多沿圆形轨道运行,而大型行星则常见椭圆轨道。

研究团队指出,大型行星倾向于围绕富含金属(如氧、碳、铁)的恒星形成,而小型行星对恒星金属丰度无明显依赖。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表示,轨道偏心率的突变表明两类行星的形成机制截然不同。小型行星可能由原行星盘中的碎块碰撞聚集而成,轨道相对稳定;而大型行星若核心质量超过地球10倍,则可通过吸积气体形成气态巨行星,但需高金属丰度的恒星环境支持。

通过精选1600条恒星光曲线并结合人工核查,研究团队确保了数据分析的可靠性,为理解行星系统多样性提供了全新视角。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