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孔炜教授团队联合多个研究团队在《Nature》期刊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揭示了神经酰胺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关键作用。研究首次鉴定出神经酰胺C16:0的内源性膜受体CYSLTR2和P2RY6,并发现这两种受体在识别神经酰胺后会激活Gq蛋白,进而引发炎症小体活化,显著加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研究团队通过动物实验证实,在不影响血脂水平的情况下,敲除相关受体或使用受体拮抗剂,能够有效阻断神经酰胺的致病效应,尤其对慢性肾病(CKD)患者具有显著效果。此外,研究还解析了神经酰胺与受体的结合方式,为未来靶向神经酰胺受体的药物开发提供了重要蓝图。
这一发现不仅改写了传统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认知,还为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有望成为未来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关键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