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江浆糊
编辑 / 周阿笔
运营 / 小饼干
又退出节目录制了?
恋综史上最快塌房嘉宾。
6月8日,《怦然心动20岁》第二季上线优酷,中午播出,傍晚,节目就因其中一位女嘉宾卷入情感事件直接下架了。
别说cp线了,kk甚至都没来得及认清嘉宾们的脸。真,来无影去无踪,只留下酷酷子站在原地一脸丧气。
而这也并不是优酷本年度恋综的首次翻车了。
截图源自官微
5月1日,优酷与和深圳卫视联合推出的去观察室恋综《一起探恋爱》上线,同样发生了热度没到,丑闻先行的“塌房”事件。素人男嘉宾张天宇被曝偷拍了与前女友的私密视频,并肆无忌惮传播。
这么“刑”?
当然是不行的!节目立刻剪切掉了所有张天宇的画面。
无独有偶,3月2日上线的《没谈过恋爱的我们》,靠着嘉宾得是母胎单身的设定,话题度不断。但谁曾想节目一上线,就遇到了男嘉宾被爆是“海王”的坎坷。后来这个节目甚至被贴上了“全员塌房”的标签。
谁看了不得感叹一句,优酷恋综是不是被下什么降头了?实在不行的话,破裤子派个人去雍和宫烧个香吧?(封建迷信不可取哦)
虽然恋综塌房,不止优酷一家,但拉一拉记录,仅仅2022年上半年,优酷主打的恋综项目们全部遭遇了翻车。到底是素人太会瞒,还是节目背调太马虎?kk带着问题和几位资深综艺从业者聊了聊。
塌了就塌了,除下架重剪,毫无办法
“参加恋爱节目,你的诚意和你的个人信用度是观众最在意的点,这个是死线,没有任何可模糊的余地。”有多年素人节目从业经验的制片A聊起这个事,语气很坚决但也很无奈。
作为恋综十级爱好者,kk还在为怎么没有人选王一凡而疑惑,为刚pick的曾晨晨摇旗呐喊,这边加油词都没写完,那头曾晨晨就被爆“知三当三”,节目转眼就下架了。
目前曾晨晨已经退出了节目录制。而节目之后什么情况,是剪辑处理过后重新上线,抑或是其他方式处理,下周也就见分晓了。事件到底什么情况,kk就不再概述了。
我们更关注的是塌房了,然后呢?
首先介绍一个节目基本情况,《怦然心动二十岁》第一季靠着真情实感十分投入的萧敬腾,在一片题材多样的恋综赛道博得了几分阵地。
第二季延续了第一季的“春日一班”设定,走的依然是青春旅行社交路线,简单来说就是7位少年,聚在一起,边旅行边发展感情,听起来就很美好。有几分素人版《青春的花路》+《心动的新号》气息。
从定位来看,优酷选择了“毕业季恋爱”做为切入点,主要嘉宾也围绕着年轻的大学生群体,走的是青春美好路线。而这就注定了,市场会对其素人嘉宾的品德要求更高。
这个逻辑也很好理解,它要制造的是一场偶像剧似的幻梦,节目的嘉宾也并不是类似于《再见爱人》与《春日迟迟再出发》这样能够允许有更多复杂延展空间的样本。
优酷在恋综上的策略很明显——贯彻细分人群路线,找更具有标签性的切入口入手。
这的确是个好思路。但太过具体的标签设定,也为优酷恋综戴上了沉重的枷锁。
以《没谈过恋爱的我们》为例。
从节目名称就可以看出,没谈过恋爱是选人的硬指标。这个标准说起来很常见,但“母胎单身”的同时,要满足颜值在线、人有趣、品德完美,这就很难实现了。
海报源自豆瓣
美好的幻梦是不允许有瑕疵的。《没谈过恋爱的我们》和《怦然心动20岁》都是在类似的矛盾中塌的房。与其说素人嘉宾“塌房”,不如说是节目塑造的“恋爱人设”崩塌。
一方面,定位上的高度标签化,将优酷系恋综牢牢钉在不允许有任何瑕疵的牌坊上;另一方面,相关行业人士认为,也是降本增效引起的连锁反应。
“当年偶像选秀巅峰期,财大气粗的平台为了规避风险,传闻能为背调支付几百万的预算。”依然还在综艺行业努力的A,很有感触,如今降本增效,降低成本成为第一诉求,节目从策划到落地的每一环,都不免要受到影响。
根据行业相关人士透露,优酷的恋综团队,所有环节都自己把控,没有采用外包供应商的方式。“一条龙全包,是他们的优势,这样的操作方式能够有效降低制作成本,但同时也为他们埋下了隐患。不翻车则已,一翻车就大翻车。”
kk拉了一下《一起探恋爱》和《没谈过恋爱的我们》的节目幕后名单。
前者的工作人员名单里,是一位选管总统筹加上11位选管导演的配置,之后跟着的是38位实习导演。我们很难直接看出那一部分负责选人。
后者的选角组则由2位选角组组长搭配三组选角工作人员,其中A组19位,B组12位,C组(实习)5位,同时还配置了选角团队“又不同文化”以及“招募君”。
截图源自优酷
另一位业内资深制作人B则告诉kk,如果没有选择启用专业的选角团队进行选角,那么节目组最常见的选人方式,其实就是“海底捞”模式——线上,发布报名表,在各类社交网站上寻人;线下随机捡。
更具象化的背调流程,基本是素人嘉宾的本人社交媒体账号查看、pd聊天、现实一对一面谈等。“这些步骤,很有可能就是一两个成熟导演,带一群实习生去完成的。”
但每个人是复杂的个体,这样的情况之下,的确很难确保面面俱到,不出一丝纰漏,“尤其是个人情感经历,不愿意聊的话,是真的不好查的”。
对平台和节目组来说,塌了就是塌了,除了重新剪辑后上线,几乎没有其他办法。
一边是“《没谈过恋爱的我》发布招募信息才三天,节目组就收到了4万份报名表”;一边是“男嘉宾四个塌了三个”。面对高到几乎全灭的塌房概率,或许优酷的节目组也该认真思考一下,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大纰漏。“当一个节目被下架,整个生产链上的每一环都不是完全无辜的。”
优质素人也得抢,富贵只能险中求
恋综嘉宾,某种程度上是一次性产品。
恋综依然是2022年各家片单的重要布局类型之一。
老牌玩家《心动的信号5》、《女儿们的恋爱5》、《我们恋爱吧4》;
关注离异人群的《再见爱人2》、《春日迟迟再出发》;
已经塌房的《没谈过恋爱的我》、《一起探恋爱》;
还有《喜欢你我也是3》、《机智的恋爱2》、《好友恋爱时》、《90婚介所2022》等等。
大量的同类型节目上新背后,是对素人嘉宾需求的无限增大。这些素人嘉宾不像偶像选秀,可以重复出现在同类型节目中。
“激烈的竞争迫使节目组不得不存一点侥幸心理,冒点险,导致选人的尺度被放宽。”导演C表示,很多时候,在节目的录制过程中,有些成熟的导演(或者编剧团队)是能嗅出不对劲的。但这种时刻,平台是否有魄力能做出放弃的决定呢?这个事情有待商榷。
“你设想一下,如果你放弃的选手,在对家大放异彩,是不是肠子都悔青了?”
图片源自微博博主
他告诉kk,从《青春有你3》退赛的某位选手,在被桃(爱奇艺)看上之前,鹅厂(腾讯视频)已经先行对接过了,但彼时腾讯委托的背调公司评定有风险,鹅厂放弃了。选秀节目的优质选手有多可遇而不可求,不言而喻。
而如今,恋综赛道竞争如此激烈,你不用,人就到对手手里了,“节目组即便看出了点端倪,也很大概率是不舍得放弃的。”
制片人A有同样的看法,“当你发现一个优质的素人嘉宾(选手)的时候,心里会有一万个理由去替他/她开脱。会想万一节目很糊呢?播的没有那么好不会被发现呢?即便出了事,都是素人,我们压一压舆情也有可能的吧?”
富贵险中求,大家或许都有些许赌一个万一的想法。
至于赔偿不赔偿的。
大众印象里,总觉得平台是资本方,具备更高的话语权与掌控权。但实际情况里,平台在与恋综素人的这段关系中,很难强势起来。
一来,素人的沉没成本比较低,本来就是素人,退出节目基本就回归正常生活了;二来,签署了承诺书与协议实际上作用不大。“素人嘉宾没有能力赔偿,两手一摊,节目组能怎么办呢?某种程度上,节目组和素人签约的协议或者承诺书,最大的作用就是心理威慑,防君子不防小人的。”
更重要的是,对于节目组而言,一档节目下线,要应对的问题从客户到平台,到联播的卫视,对客户要履行的权益都得有个交代。
“如果之后没法上线,最大的问题是客户要向节目组索赔。再下一步,索赔要从哪个环节算?节目组的制作费能不能收?会不会被平台扣尾款?”这可比找素人索赔要麻烦得多。
比起节目下线,更值得关注的是大环境层面的影响,频发的塌房问题势必会带来新一轮监管或整改,“后续的恋综可能会面临一个颜值降级的过程。”
这头话刚说完,那头,C台里对接制片人的消息,内容是就《怦然心动20岁》塌房事件而召开的节目安全生产大会精神传达——
内容导向不能出问题、严格台本的审核流程、加强录制过程的监督、成片的审核人员背景审核、艺人和素人的把关报备管理,需要提供包含移动端的自媒体和周边相关媒体舆情的甄别简报。
某种程度上,在本就严苛的舆论环境里,文化产品愈加追求价值观先行的“真空”,这可不是什么值得庆祝的好事。
一个思考:
为什么做恋综的公司,没有一家能做成“米未”或“笑果”?
当制片人A提出这个问题时,kk在脑里迅速回顾了一遍这个赛道中的玩家们:
开启国产恋综内卷的《心动的新号》系列,由企鹅影视天相工作室、唯众传媒联合制作;
靠关注离婚群体收获口碑的《再见爱人》与《春日迟迟再出发》则是吴梦知团队的作品;
优酷恋综常用的制作团队则是南京小美娱乐,《怦然心动20岁》系列以及《一起探恋爱》均出自这个团队只手;
爱奇艺《机智的恋爱》则由奇柯工作室、云煜影业、娱丸全域联合制作……
图片源于节目官微
“一方面,国产恋综很门槛低;另一方面,素人嘉宾的重复利用价值很低,他们几乎不具备任何(在这个行业继续生产内容)个人技能。“
从韩国看到日本恋综又看遍国产恋综的kk,一时之间也无法反驳这个观点。
研发能力上,大部分的国产恋综都有韩版《Heart signal》影子,套用或变形。就连口碑不错的《再见爱人》也和《我们离婚了》视角趋同。
再来对比深耕脱口秀的笑果,在经年的累积沉淀之后,笑果拥有的是能不断产出新内容的脱口秀者团队。除了内容的不断迭代,商业变现的边界也在拓展,线下开放麦一票难求;而米未,内容市场有它一席之地。
图片源于节目官微
回到恋综。
疯狂内卷带来系列连锁反应之后,恋综已然进入题材细分期,行业或许会淘掉一些不合格的存在。这大概也是节目塌房频发背后的另一种“塌房”了。
当“恋爱”难成真,恋综和恋综背后的团队、平台,是得想想接下来该怎么办了。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制片人C、导演A、业内资深制作人B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