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21部“豆瓣8.0”,国产剧也口碑通胀了?

作者 / 向   向

运营 / 小饼干

当豆瓣评分到达8分以上,就会得到一个附属简介——“豆瓣8.0”。豆瓣8.0不仅仅指一道分数的门槛线,而是一部分人衡量剧集口碑的标准。

以往,这样的标签属于非国产剧。但今年,我们习以为常的“日韩欧美豆瓣高分剧”正在逐渐被国产剧快速取代,用一种以量取胜的方式。

2023年,截至目前,豆瓣的国产8分剧数量已经超过了20部。2022年,这个数据是18,2021,则是14。而距离今年结束还有2个月,为了牢牢把握下一年的“开门红”大剧,少说还有一部重量口碑剧会上线,2023的“豆瓣8.0”只会更多。

10月1日,芒果TV的古装轻喜剧《我有一个朋友》开分8.6,比去年《人世间》、《警察荣耀》等一些列上星口碑剧还要高。还没几天,《特工任务》开分8.2,8分剧的生产速度甚至比部分网友刷剧的速度还要快。

2023年,这种现象很常见,开年没多久,《狂飙》前脚刚要冲9分,《去有风的地方》和《三体》就在同期开出了8分,一个月三部8分剧,任谁看了都要说2023是国产剧质量空前繁荣的一年。

一、谁在制造国产剧“豆瓣8.0”

诚然,“豆瓣8.0”的含金量无论是再观众心里还是在世俗意义上,都不再具有以往的地位,但,网友有句话说得好,“豆瓣分高的不一定好看,但豆瓣分特别低的,一定不好看。”

江湖地位不再,但“鉴烂”的本事依然还在,从这种角度上,“豆瓣8.0”至少对剧方来说,依然是一种有效KPI。

而对平台来说,这是一个刷脸的好机会。在KK统计的2023豆瓣8分国产剧中,平台的分布均匀的程度,就像一场友谊赛——爱奇艺和腾讯分庭抗礼,各自稳占7席,芒果和优酷握手言和,各占3位,剩下一个席位给B站刷脸。

分庭抗礼的办法有很多,爱奇艺重视自制,上榜的剧集中,大部分来源于自己旗下的工作室。而腾讯重视IP开发,《三体》拿下开门红。

IP并不局限于小说,谁说“赵本山”不算一种IP,辛爽导演又何尝不是一种IP开发?最高分的《漫长的季节》在手,腾讯视频就已经稳定了今年的江湖地位。

比较特殊的是B站,用短剧的导演拍长剧,成了榜上制作方中,最新的面孔。

大部分老牌的影视公司主要通过发挥“强项”来稳固自己的地位。柠檬出品的《爱情而已》依然是都市女性的轻熟爱情,欢瑞还在古装的舒适区,华策、完美世界、新湃都属于稳扎稳打一卦。

新面孔则通常推陈出新,《九义人》拍到了女性题材的新范围,《装腔启示录》把拿腔拿调的都市环节圆满的完成,《特工任务》则涉及到了现代谍战这类国产剧冷门题材。

但能肯定得是,“豆瓣8.0”确实正在经历一种通货膨胀。除了2023年豆瓣8分剧空前繁荣刷新了新的记录外,数据显示,每年上新的豆瓣网剧平均分也的的确确正在升高。云合数据显示,2022年上新的网剧,豆瓣平均分已经到了6.2分。

实际上,除了平台、影视公司、甚至导演之外,参与打分游戏的观众实际上同样是制造“豆瓣8.0”的主角之一。

对于现在的观众来说,豆瓣的分数更像一种综合尺度,需要结合分数分布的图形、打分的人数以及评论区的综合情况来判断一部剧集是否真的“好看”。

比如4星5星分布最多的F型具有好口碑潜力,高分低分同样分布多的C型就显得没那么客观,而3星4星分布最多的D型则是一种稳定的选择。

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考虑人数。以2023年8分剧为例,《漫长的季节》打分人数最多依然评分最高,牢牢稳定在9.4,毫无疑问是今年在豆瓣口碑最优的剧集。

其余就不一定了,比如,同样是在8.5分以上的高分选手中,《狂飙》在年初一度“狂飙”到了8.7,但由于结尾精彩程度不如前期,分数出现回落,但有超过80万人数的打分依旧依旧显得十分稳定,而仅有3万人评分的《曾少年之小时候》,虽然有8.6分,但由于剧集本身热度不大打分人数不够多,就极有可能偏高。

可以看出,今年的8分剧集,虽然数量多,但约半数的剧集打分人数都没有超过10万,分数偏高的情况偏多。那么在理智到把评分规律都总结成图形的观众面前,国产剧依然值得8分的理由是什么呢?

二、豆瓣分数,并不仅仅只是一个数字

豆瓣8分之所以能作为一种口碑指标,除了豆瓣经久累月深耕在文娱行业评价体系的社群文化氛围,与撕不掉的文青标签外,公信力一度来源于其独树一帜的打分系统。

2015年,阿北的《豆瓣电影评分八问》,从官方解释了豆瓣的评分原则——并非是简单粗暴地通过人数和评分求平均数,而是参考用户的活跃度、综合行为,首先确保用户是个活人,再来计算打分的有效性。

文中还特意提到:“豆瓣水军是有的,但是很难刷动,因为正常打分的观众实在太多了。”把“反对水军”这件事公开作为一种评分标准。

但这是在2015年,随着文娱的社交网络空间逐渐被“下沉市场”牢牢占据,豆瓣也逐渐从以电影为主的文青社区,逐渐变为汇集了各路吃瓜群众的大众互联网平台。粉丝、剧方宣传、路人都混杂其中,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众化实际上提高了豆瓣评分的客观性——毕竟评分样本更复杂了。

不过当年所说的“正常打分”这件事,现在看来,却显得有些不可信。

以前的好评或差评,可能仅仅是一种评价,但到了现在,好评或差评则更多的是一种立场。这也决定了,豆瓣分在当下,更多是剧集在播时观众情绪共同作用的一种结果。

现在的豆瓣中对于影视剧的评价,往往掺杂了更多复杂的尺度。比如,9.0分以上的剧集往往带有情怀作祟——2005年,仙侠剧的鼻祖,90后的共同回忆,《仙剑奇侠传》的评分甚至可以高到9.1分。

以往,在进行影视剧推荐时,豆瓣分是简单粗暴又不容易出错的标准,这建立在剧集早已完结,并经历了一定的时间的考验——一部分人已经看完了全集再打出了分数,豆瓣分往往是稳定上升的,播出期好看的剧沉淀之后往往更好看。

现阶段的剧集,更多数则还没完结就早已把”豆瓣高分“作为口碑宣传的卖点之一。就导致剧集在播出阶段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出现巨大浮动。

比较常见的是因为剧情,比如“烂尾”会导致分数下跌。还有一部分则是因为话题营销,比如《梦华路》作为刘亦菲暌违古装效小荧幕多年的剧集,开播初期一路豆瓣分猛涨到8.8,但在中期由于女性话题营销翻车,导致口碑下降,最终评分下降到7.9。

每个人的注意力都极度分散的当下,鱼龙混杂的豆瓣舆论场中,评分或许早已不再是剧集质量的评价体系,只是我们依然会在挑选剧集甚至推荐新剧给朋友时打开豆瓣,按分数去安利,像是观众的一种消费习惯。

习惯使然,豆瓣8分的评价体系,至少在现阶段依然存在着他的价值。但当观众学会了分数分布型、打分人数等等一系列标准,却依然找不到一部自己想看的国产剧时,豆瓣评分能创造新的价值吗?

标签: 豆瓣 国产剧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     京ICP证151088号
京网文【2018】236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