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女王》真火了!TVB又双叒叕回来了

作者 / 耳东陈

编辑 / 阿   笔

运营 / 橘   子

套用毛尖老师的一句评论:

“当全球女性都在角逐铁王座的时候,我们的文慧心也在守卫属于她的黄金档新闻女主播位置。”

新闻女王》豆瓣开分7.9,迅速涨到8.0;一堆人学会了TVB的新型骂人方式“找个男人嫁了吧”,顺带拉踩内娱“活该没人要”的话术;红底白字的新闻信条被截屏作为箴言发布在个人的社交媒体上;甚至,kk已经接到了众多“好看爱看没看够”的亲友团求资源信息。(ps:上优酷看呀)

至此,这部TVB台庆剧《新闻女王》,可以说“实火”。

那么问题来了,职业剧一茬茬出,为什么是《新闻女王》?

一、职业精神比成功学和卷苦难重要

从社会学的角度,职业精神是承载着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专业精神,尤其对于现代社会,是现代社会神话的代表。

TVB的职业剧向来长于此,《新闻女王》也不例外。

职业、职场不再是为男女主人公爱情镶边儿的点缀,职业精神、社会公理和个体价值是TVB职业剧的表现核心,也是支撑其经久不衰的源动力。

《新闻女王》把职业的归属交到真正的“新闻”语境中,个中人物的立场由此生发,在这个过程中追问新闻行业的职业精神。

佘诗曼、马国明扮演的文慧心和梁景仁没有三分四合的感情网,这在通常存在男女主人公的故事里是新鲜而罕见的存在,更何况这二人还是势不两立的“对头”,分列两类“新闻人”阵营。

文慧心笃信并坚守的是公信力,新闻传媒机构作为“公器”的意识鲜明。她教导自己的学生要重视“黄金七秒”,强调全媒体时代新闻报道的时效性;深谙传播学“议程设置”原理,作为信息的守门人,正是因为新闻人可以决定并左右观众看什么,就更应重视真相的价值。

梁景仁看重的则是影响力和传播度,观众想看什么给什么。网红思觉大叔的事件报道中,梁景仁授意许诗晴跟踪大叔的女儿以获取一手资料;发现疑似“手枪型物体”时更要抢占先机进行确认式的报道,认定这是一把真枪以搏眼球。

《新闻女王》妙就妙在,因为立场夯得实,作为旁观者很难轻易用对错判定,二极管是站不住脚的,灰度有了,并且指向新闻业的艰难——面包和理想难两全,要公信力也得要招商,新闻机构不是慈善行业,活下去才能谈理想。新闻部主任的位置以未来五年的招商为筹码,名和利注定站在职业精神的对立面,有取舍就有戏。

再者,《新闻女王》写职业精神,不唱高调,而写残酷;不说空话,而抓细节。金句台词一抓一大把。

——“要赚钱,公务员能多赚五倍,做生意可以多赚十倍,每行都比做新闻有经济效益。那我问你,电信诈骗可以多赚一千倍,是不是代表骗子比新闻贡献大一千倍?”

——“你对公司有情感,公司对你有吗?”有网友评价“说吧,吃了多少打工人才写出这样的台词”。

文、梁二人作为扛把子,看似是对弈的棋手,实则为高层博弈的棋子。资本对于“高级打工人”采取互相制衡的策略,文慧心辞职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须立即有和文慧心旗鼓相当的人补位,避免梁景仁一家独大。

至于职场中的“墙头草”,“地下恋”,甚至不能和上司喷同款香水这样的隐形“厚黑学”,通篇看下来反而是《新闻女王》最不值得被单独提出夸赞的地方了——毕竟从一开始,真实的拟态环境已如铜墙铁壁。

不止《新闻女王》,复观整个TVB职业剧的叙事逻辑(或者理念),渲染苦难、鼓吹奉献或者牺牲,都不在职业精神的表现维度上。

在众多的TVB职业剧中,医生、律师、警察等等,他们的职业和生活有鲜明的分野,酒吧小聚喝一杯,夜宵煮碗面或者跑到夜市吃咖喱鱼蛋、到天台或者花园喝杯咖啡的“小资”戏份很多,或者干脆飞澳洲、加拿大度假,上班和陪家人、过日子不是互斥的。这与内地职业剧动辄打工人顶着鸡窝头睡行军床,强迫女性选择家庭或者职业,乃至带病坚守职业一线的表述非常不同。在港剧的叙事语境中,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努力和专业并不正相关。

但这种看似“精致利己”的职业书写,不仅没有劝退年轻人从事的热情,反而激发了职业归属感和价值配得感。TVB的职业剧是很多年轻人的职业启蒙,当我们的父母辈还在纠结当了法医“就没人跟你吃饭不敢跟你握手”的时候,《鉴证实录》中的聂宝言直接带动了当年报考法医的热潮。

都说要影响年轻人,真要看怎么个影响法。悲情献祭式的职业人值得崇敬,因为其人格高贵,更不应该成为大环境变本加厉榨干最后一滴血的筹码。“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TVB的职业剧写的是个体,落点却是大环境,如何让职场环境变得更好,让从业者更能充分发挥价值。

从这一维度来说,确实令多少怀揣着“孩子再干XX业直接打断腿”的打工人们边唏嘘,边艳羡。

TVB 职业剧即便包含了诸多困境、挫折甚至跨不过去的坎儿,但这仅限于过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公理从未被颠覆,所以观众在看完整部剧之后,一定会觉得主人公从事的那个行业是尊重人性、充满乐趣的,更是值得为之奉献一生的。

二、写人性比狙性别大气

《新闻女王》贡献了诸如“找个男人嫁了吧”的新型PUA金句,跟“活该没人要”的内娱语境形成张力拉满的对峙感。

TVB的职业剧也贡献了一众难以磨灭的荧屏经典职业女性形象:《新闻女王》中的文慧心、《法网狙击》中的况天蓝、纪慕芝,《冲向云霄2》中的凌卓芝、方芮嘉,《on call 36小时》中的范子妤、洪美雪;再远些的《陀枪师姐》系列中的陈三元、朱素娥,《妙手仁心》中的何心妍、江新月等。

这类女性基于所受的教育和工作经验,有着清醒的自我认知,以及独立完善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为外物所扰。她们在一定程度上拥有了独立的思想与意识,对于男女平等有着强烈的诉求,她们将自己看做一个独立的个体,将自己的事业和人生追求放在首位,不依附于男人而存在。她们也一度成为独立女性的标杆式存在。

写女性而超越性别,写独立却不空打拳、扬对立,这在kk看来是TVB职业剧的独到之处,也是值得创作者们学习的地方。如今的舆论环境正在被男女对立大规模攻陷,仿佛讨论现实的天花板就在两性之争上,格局眼界确实都小了。

职场有男人就有女人,归根结底都是人。特意而加的女记者、女主播,或者女警察、女司机、女医生等,从某种意义上,性别限定本身就意味着“歧视”——就像女博士,仿佛是独立于人类的新生物种一样。

《新闻女王》中的女主播、女记者们,她们作为这个行业的一份子,深入新闻现场抓取第一手资料,在主播台上从容应对,展现出职场人的必备素养;同时也已精致的妆容、得体的穿搭,以身体为语言,展示作为新闻人的风采——并非以色侍人,而是悦己的;并非讨好的,而是由心的。显而易见的,文慧心们的穿搭也在互联网平台上和剧一起引发新一轮ootd热潮。

文慧心上了主播台发现提词器是空白的桥段,亦勾起了观众遥远的记忆:当年倪萍主持春晚,临时增添的朗读各地贺信环节,上了台发现信封中装着的是4张白纸,她凭借专业的业务能力,硬是“编”出了贺信,避免了重大播出事故。

杰出的女性隔着戏剧和时空打了响指,同时她们也有共同的身份——主播。这份职业能力是属于新闻的,而非“新闻女人”;即便是“女王”,也仅仅因为生物学上的区分,而非社会学意义的强行归纳。

这一点在《新闻女王》的总监制钟澍佳接受采访时也得到了印证——在创作中,即便大部分TVB编剧是女生,也不会特别聚焦于性别议题。

而性别议题,却总是社会议题中逃不过的一个争论点,甚至在学术界,都有相关论文试图论证,新媒体语境下女性记者形象的转变,如何能够更好实现大众化触达:在新媒体背景下,高颜值成为女性记者重要的特质,女性记者多呈现甜美可爱、温柔亲和的气质,营造具有亲和力的媒体形象,让观众产生愉悦的观看体验。大众对女性记者外貌的关注远远超过专业素养,女性记者成名要素改变,网红色彩鲜明,拥有姣好的外貌可以短时间迅速走红。例如,王冰冰因其可爱的娃娃脸、甜美治愈的笑容满足了现代大众的审美需求,吸引了众多粉丝形成巨大的流量,被称为“央视的收视密码”。

事实是事实,也很难评。

我们与真正的谈论女性、职业极其附属的更为庞杂的现实议题,还隔着很多个《新闻女王》的距离。

一部《新闻女王》让不少TVB剧迷重温了“忆当年”的快乐,熟悉的配方和味道,不减当年的锐气和真言。

总结:

对于许多TVB的剧迷而言,优酷大概是“配享太庙”的存在。“港剧场”的出现,极大程度上解决了大伙儿东拼西凑、敲盆要饭的看剧老大难问题。

诞生至今5年的港剧场将经典的TVB剧目网罗其中,满足了用户的观看需求,同时也建立起“在优酷看港剧”的深度链接。温故且有新,包括《白色强人2》《法证先锋5》《破毒强人》等在内的港剧,也有优酷在制作层面的参与,用系列化的方式让经典得以延续,“吃点好的”触手可及,圆了夙愿。

观众想看什么,支持什么,《新闻女王》已经说明了。接下来压力给到创作者,按照这个标准搞职场剧很难吗?一定不是的,TVB有过,内娱也有过。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     京ICP证151088号
京网文【2018】2361-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