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打BTS脚踢BLACKPINK,网飞破亿动画《K-pop:猎魔女团》如何?

作者 / 向   向

编辑 / 阿   笔

运营 / 狮子座

外国人有自己的K-pop热。

首先,让我们恭喜网飞,网飞与索尼动画联合推出的原创动画《K-pop:猎魔女团》,已经成为迄今为止观看最高的网飞原创动画电影。仅上线网飞仅四天,《K-pop:猎魔女团》便登顶全球电影榜,在41个国家和地区位列第一。上线40天观看量已突破1亿,IMDB评分也达到了7.7。

同时,电影中的虚拟男团Saja Boys一跃成为Spotify美区日榜历史上排名最高的K-pop男团,超越了BTS(防弹少年团)。而虚拟女团Huntr/x则打破了 BLACKPINK 在该榜单上的最高纪录。

这一次,由网飞接过了新的K-pop闯美的接力棒。

一、自古“烂片”出神曲

作为电影,《K-pop:猎魔女团》的故事略显单薄,故事设定中,当红偶像女团Hunters是世代相传的猎魔战士,白天她们是舞台上光鲜亮丽的爱豆,夜间则忙于斩杀窃取人类灵魂的恶魔。

很有意思的是,就像无数K-pop组合或奇幻或童话的概念缩影,无论人设有多超现实,最终的表现形式仍需要通过歌舞表演来完成。

即使猎魔人,出道了也得老老实实玩唱跳,而与猎魔人三姐妹对抗的恶魔对手,也一样得老老实实包装成男团saja Boys,也得见了前辈先整齐划一地鞠躬,再兢兢业业把刀群舞跳好。

故事说成怎么样是一回事,但K-pop事业,确实给网飞做起来了。

跟大部分网飞的爆款不同,《K-pop:猎魔女团》的红是一种厚积薄发,本质原因是电影故事不够精彩,在整体的剧情上缺少合理的人物动机与角色成长弧光,并在面向痛恨恋爱的K-pop受众的电影中加入恋爱元素,破坏女性角色的人设层次感等等。但剧情口碑仅仅是这部电影口碑的一部分,随着二次传播的歌舞切片在圈层中开始发酵,K-pop的影响力开始兑现。

ACG世界里有句古话:自古“烂片”出神曲,或许早已经习惯了被投喂不知所云MV剧情的K-POP的受众来说,带着好歌来的《K-pop:猎魔女团》实在很有诚意。

作为一部歌舞电影,《K-pop:猎魔女团》在音乐的表现上毫无疑问是下足了功夫的,几首原创曲目,均由TeddyPark、黑厂、Lindagren等K-pop圈内明星制作人参与制作。同时邀请了twice的三位成员演唱,在风格上,无论是《How its done》或是《Take Down》在编曲风格上都有想成为K-pop热曲的真诚感。

光有听觉冲击显然是不够的,既然要玩K-pop,当然要拥有完美的舞台。正反派男女团在歌舞的舞蹈动作上都做出了精心设计,比如恶魔男团下半身动作有刻意的滞后感,为的是营造出非人类的诡异感。而猎魔女团的舞蹈则是在K-pop舞姿上融入挥刀斩击等招式动作,凸显角色“偶像+战士”的双重身份。

搭配熟悉的运镜加抽帧等技术手段,一个完美的舞台就诞生了。

据统计,虚拟男团Saja Boys参与创作的歌曲《Your Idol》登顶Spotify每日热门歌曲榜,虚拟女团HUNTR/X献声的歌曲《Golden》则拿下次席。除此之外,原声歌曲《Golden》冲上Spotify全球榜第二,原声音乐专辑也斩获当周Spotify全球专辑榜冠军。

二、墙外开花墙内香?

《K-pop:猎魔女团》为什么能做到墙外开花墙内香?

如果不把这个故事看成电影,而看成一个文化概念,在看似单薄的故事下,《K-pop:猎魔女团》的爆红,本身就是K-pop文化流行路径的复刻。

首先,在大框架上,《K-pop:猎魔女团》几乎1:1复刻了K-pop工业造星的流程——你需要一个足够跳脱的世界观,猎魔人和恶魔显然是足够猎奇的。在这个世界观中,由你的女团成员来完成人设的扮演。

其次,你需要在规定时间内,高频次地进行一些已经形成约定俗称的文化输出——比如,女性的形象是带有一定力量感的纤细少女,在颜值、身材以及实力上,至少要做到两方面的无可挑剔,以及,你需要一些节奏强劲,副歌洗脑,足以在社媒上进行快速传播的热门歌曲。

以及,最重要的是,站在大公司的肩膀上,你本身就容易被关注。满足以上几点,恭喜你,现在你可以去试试闯荡K-pop了。

在路径依赖之外,时机同样重要。

实际上,本土K-pop市场从来就没有闲着的时候,近期,blackpink发布了最新单曲《JUMP》并开启世巡,人设同样是虚拟世界女战士的aespa才刚结束了新歌宣传期,Twice新歌并未如愿重现以往的热潮……

共识是,在这个夏天,K-pop并未诞生某一首足够有传播度,能够突破圈层实现不同粉丝统一的绝对佳作,缺少一首实实在在的出圈热门,让市场略显平淡,也让粉丝们少了一些活力。

而在社媒的高度发达导致当下的“追星”,更像是粉丝视角的个人叙事选择。在同期回归的市场中,由你选择出更为偏爱的一款故事进行传播——可以是齐心协力但公司选曲拖后腿的惋惜视角;也可以是一人独扛团队,顶住压力逆袭的压力视角;在足够多元的市场化中,K-pop几乎可以完成每一种粉丝对于奋斗故事的想象。

但和这些碎片化叙事全然不同,《K-pop:猎魔女团》是一种高度笼统的概念化叙事,他并不具体到某一个实实在在的男团女团,而是仅仅展现了一闪而过的掠影。在这个没有绝对热门的平淡夏天,能够形成合力的K-pop元素,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影响力潮流。

于是,花落《K-pop:猎魔女团》。

三、K-pop,神奇的魔法调料

而站在另一个视角,如果从IP孕育来看,K-pop元素一直有着相当出色的催化作用。这也是《K-pop:猎魔女团》最终能在圈层中靠口碑突围,实现持续热度并促进线下周边购买的根本原因。

K-pop就像一款魔法调料,在ACG文化(游戏及动画)中百试不爽,有一种继影游联动后,另一种扩大影响力,为IP赋能的标准解法的既视感。

切入整个ACG文化的,并不是某一个爆红的团或个人,而是整个K-pop的影响力。比较常见的操作是游戏活动企划,以游戏内的虚拟商品作为最终的消费品,附加上K-pop元素带来的文化价值,进行合力输出。

比如,最先在游戏中尝试实实在在的虚拟爱豆人设,把英雄包装成女团再出道《英雄联盟》K/DA女团,由I-DLE两位成员加上另外两位外国歌手对角色进行配音,并在这一企划下产出了两张迷你专辑,并登上S赛的舞台献唱,当然,也少不了游戏专属皮肤。

而彼时的I-DLE在K-pop还算是新面孔,并不具备国际影响力。

再比如,韩国本土厂商的《PUBG》,经常与本土年轻偶像们联动,与女团BABYMONSTER、BLACKPINK、aespa、New Jeans都曾联动推出的装备外观,在游戏中复刻成员的美貌、开设线上虚拟演唱会,推出合作单曲等。

《堡垒之夜》《守望先锋》《街霸6》等游戏也均推出过相关的K-pop企划。

更为常见联动则是一些依赖粉丝购买力的流量兑现。比如今年7月初,索尼官宣将由BLACKPINK成员LISA将担任PlayStation全新全球品牌代言人。万代、多美跨界与aespa、BTS、TWICE等高人气韩团合作,推出扭蛋、玩偶、挂件等周边产品。

而《K-pop:猎魔女团》在持续输出热度后,首先跟上的,也是各种各样的周边产品。

流行实际上是文化的扩张,就像吸收欧美音乐发扬出自己的特色,吸收日本偶像文化演化出自己的特色,K-pop恰好是一款善于吸收、融合并扩张的文化。

K-pop之所以能像一款神奇魔法调一样形成催化反应,本质上也是文化圈层开始高度重叠融合的良好反应,ACG文化与K-pop文化之间,本身也存在良好的交流,比如K-pop中流行的棉花娃娃在二次元周边中早已盛行多时,而二次元人群对于周边特殊的展示方式:痛包、痛板也在K-pop人群中开始流行。

可以预见的是,在下一个流量密码诞生之前,K-pop还将会成为联名王者继续跟下一个文化碰撞。

标签: K-pop
拳打BTS脚踢BLACKPINK,网飞破亿动画《K-pop:猎魔女团》如何?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分享自DoNews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