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阿 渔
编辑 / 朱 婷
运营 / 狮子座
剧情基础,语言体系就不基础,《生万物》久违的让内娱开启了模仿台词风。
在“俺门”,说我得用俺,我不知道得用倒装句“俺知不道”,闲聊叫“拉呱”,主演杨幂和欧豪也成功晋升为“俺爹俺娘”。
截止目前《生万物》在爱奇艺站内热度已破万,电视剧总榜TOP1,云合正片有效占有率超30%,从数据和观众讨论度来看,《生万物》无疑是暑期档最成功的剧集(之一)。
全剧围绕杨幂饰演的宁绣绣命运起伏展开,通过时代背景下的土地变迁来展现农民对土地的眷恋,是一部极其落地的农村年代剧。
在剧情上,前几集已经集齐了姐妹替嫁、糙汉文学、天降媳妇竟是暗恋多年crush等“狂野剧情”,节奏紧凑。
在表现形式上,《生万物》把剧集脉络和审美重新拉回到长剧水准,无论是实景拍摄还是群像的铺垫和升华的主题,都让观众很有沉浸感。
虽然短剧的发展让观众的观影习惯稍有改变,但长剧的质感仍然是市场不可或缺的,就像土地对于中国人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优质的长剧也会给市场带来更多养分。
一、群像与“土味”
虽然《生万物》是以杨幂饰演的宁绣绣展开,但这并不是一个大女主戏,而是围绕着天牛庙村不同阶层的三家展开的群像戏,宁家、费家代表着地主、富农,而封家代表着贫下中农。
倪大红饰演的宁学祥是个典型的封建地主,在他的认知里,土地比天大,即使自己亲生女儿被土匪绑架,他也不愿意拿出钱去赎她,反而为了彩礼不惜让二女儿替嫁,即使遭到所有人的反对,他也毅然决然坚守对土地变态的占有。
林永健饰演的封二则是典型的小农思想,日子过得不富裕,毕生心愿就是多得几亩地。他抠门、他算计,但也有善良的一面,嘴硬心软,化身绣绣的“辱追粉”,虽然嘴上不饶人,但心里还是惦记一大家人,把一个勤劳、质朴、幽默但又有点心计的农民演绎的活灵活现。
欧豪饰演的封大脚和张天阳饰演的费文典则是对照组,两个出身、受教育程度不同的男人,在面临人生大事的选择上也非常不同。
封大脚没什么文化,但有一身力气,富有劳动人民的智慧。他想法简单,爱慕绣绣,在当时那个年代也并不介意她失了清白,也没有趁人之危,反而想成人之美,在发现绣绣无家可归的时候,给了她一个家。
而受过高等教育的费文典属于人人都不看好你,偏偏你也不争气,在面对绣绣失去清白被人口诛笔伐的时候,他退却了,但在大是大非的时候他又能传播先进思想,人物性格非常立体。
女性角色也是各有所长,既有像绣绣妈、费左氏这样的传统女性,也有像绣绣、苏苏这样在不断成长中的“新女性”,人物底色鲜明。
除了人物群像的构建外,从服装到场景,甚至那些手工复原的农具,都透着浓浓的年代感,让观众很带入。
比如绣绣从土匪窝跑回家时却发现心上人已另娶他人,红衣新娘站在雪地里的那一幕,孤独又凄美。还有绣绣娘出殡的那场戏,白雪皑皑,白布纷纷,人们浩浩汤汤送葬,不少观众感叹“出殡这里真的很山东”。
这些“土味”场景的呈现,也是时代的风貌和人物命运的还原。
二、女性与命运
女性角色对命运的抗争也贯穿整个《生万物》,这不是一个女人的悲剧,而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绣绣原本是个千金小姐,却在大婚之日被土匪掳走,自此“贞洁”二字把她盯在了耻辱柱上,在那个年代女人的贞洁大过天,一个“被马子坏了”的女人是没有尊严的。
但她没有选择对背叛自己的父亲摇尾乞怜,而是毅然决然选择断亲,可悲的是,大多数时候,女性是没有家的,她只能选择依附另一个男人才能活下去。嫁给封家后开始接触真正的农耕知识,明白土地对人们的重要性。
绣绣娘是典型的贤妻良母,是父权的顺从者,她疼爱孩子,却仍然没有办法反抗自己的丈夫,即使她也撑起了家里的半边天,是自己丈夫和佃户们之间的润滑剂,最终带着遗憾离开人世。
绣绣婆婆属于“公公基础,婆婆就不基础”,她拥有传统的思维,但也能理解绣绣的不容易,支持自己儿子娶失了清白的女性,她对待儿媳妇没有对抗,反而是尊重,勤劳朴实的同时又有典型的小农智慧。
而费左氏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也是传播者,作为寡妇,她的命运就是守住费家的香火,她对弟媳妇苏苏的好是真的,把她当成生育工具也是真的。好在后来遭遇土匪时,苏苏舍命相救,费左氏也对自己的行为开始反思。
还有封建包办婚姻的牺牲者苏苏、撒泼打滚的封四媳妇、一脸倔强,试图抵抗命运的银子、无理取闹又心存善念的铁头娘,这些女性角色各有各的特点,也各有各的不容易。
时至今日,即使是现代女性也仍然有不少困在“贞洁”“父权”“封建”这些词里,但剧里和时代里的女性都没有放弃,她们没有放弃对命运的抗争,是绣绣嘴里说的,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把日子过出花”的决心,跨越时代,女性的情感依旧可以共振。
三、时代与土地
中国人骨子里对土地是敬畏的,土地不仅是农民生活的依靠,更是情感的依托,《生万物》里对土地农村的塑造是极度鲜明且动人的,是反复强调了“土地生万物”这一核心。
绣绣作为“地主”家的女儿一开始是不能理解封二对于土地的执著,她认为封二只是爱贪便宜,图自己的嫁妆,可当她融入到这个家的时候才明白土地对人的重要性,才明白为什么土地是封二的命根子。
当代表“春气”的羽毛动了的时候就是所谓的“春气”动了,在这个场景里绣绣可能还能不懂春气动了对农民的鼓舞,但她也被大家脸上的希望感染了,可以说土地就是庄户们情感的寄托。
在二月二“踅谷仓”的时候是各个阶级高度统一的时刻,无论地主、富农还是贫下中农都非常虔诚的许愿:“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小麦满仓谷满地,大小元宝到处有”“二月二,使耕牛,春耕下耘天下走,牛耕满耕福气满,风调雨顺好年头”。
此刻,人们对土地的热爱和需求打破了阶级,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五谷丰登,粮食满囤”。
除了人们对土地的热爱,故事发生在1926年,正值武装起义的前夜,时代在不断动荡,普通农民在时代浪潮中也在不断觉醒。
面对地主的“剥削”,普通农民开始反抗,试图争取永佃的权利,绣绣身份的转变也让她思考土地的意义和分配的方式,在感情上懦弱的费文典想要做时代的新主人,人们的命运在天时动荡和土地交缠中不断变化。
这种大时代里的小人物和关于土地的中式内涵或许是《生万物》打动观众的地方,越是传统的仪式感越能吸引观众的关注和讨论。
更让kk惊喜的是,虽然是宏大叙事,但剧情并没有沉溺于苦难叙事,反而有一种蓬勃向上的生命力,这种原始、野蛮的力量感也让年代剧回归到了本来的厚重。
如今,《生万物》已播出过半,天牛村的村民们日子还在继续,希望后续的剧情可以持续给观众带来惊喜,为长剧扳回一城的同时,也给严肃文学影视化提供新的思路,如何“落地”才是吸引观众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