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西贝偏北
编辑 / 阿 笔
运营 / 狮子座
“不是练手,是想看看我黄德忠,尚能饭否?”
这句台词出自成龙大哥的新作《捕风追影》,71岁的他借电影台词替观众问出了这句话。熟悉的警匪片,少不了的动作戏,成龙怎么还在打、成龙还能打吗?
回看成龙履历,早期他塑造的角色堪称“银幕超人”——无论是《警察故事》系列中身手矫健、总能绝境翻盘的陈家驹,还是《A 计划》里智勇双全、敢从钟楼纵身跃下的马如龙,皆是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搞笑硬汉形象,凭借搏命式表演和鲜明的喜剧风格,成为几代观众心中的 “功夫神话”。
然而自 2012 年《十二生肖》后,他主演的作品口碑与票房接连遇冷,被戏称为“成龙13扑”。从剧情空洞的《绝地逃亡》,到套路化明显的《机器之血》《急先锋》,再到近几年打情怀牌的《龙马精神》《传说》《熊猫计划》《功夫梦:融合之道》,都在 5 分上下徘徊,消耗观众对 “成龙电影” 的信任,透支着他数十年积累的口碑根基。
直到这部《捕风追影》——那种刺激和惊喜感是劈头盖脸地砸过来的,动作花活层出不穷,智斗桥段干脆利落,不只是拳拳到肉的快感,还有久违的“这才是成龙”的畅快。
更重要的是,这一次观众买单的不是一个人。成龙不再孤军奋战,他身边站着的是“千面影帝”梁家辉。再加上“以老带新”的格局,年轻演员和新鲜血液闯进来,让一部老派警匪片重新焕发出新鲜感。
它不只是回忆里的功夫嘉年华,而是一场带着传承意味的革新:前辈用身经百战的动作积淀托起银幕的厚度,新人用新鲜血液和叙事方式注入活力。
这样的交锋与交融,才能让这个类型延续生命力,找到属于下一个时代的观众。
(涉及剧透,介意请先收藏~)
一、旧瓶新酒,“新警察”撞上“黑社会”
影片改编自香港编剧、导演游乃海在2007年的导演首作《跟踪》。原作讲述香港CIB(跟踪组、狗仔队)里的“狗头”黄文展和“猪女”何家宝共同追踪珠宝抢劫犯、“犯罪天才”陈重山的故事,相比于酣畅淋漓的动作戏,原作更侧重侦查、反侦察与心理博弈。
《捕风追影》延续了跟踪、抓捕、智斗“犯罪天才”的框架,甚至处处致敬。比如成龙饰演的被返聘回警队的跟踪专家黄德忠,代号“狗头”;张子枫饰演的年轻警司何秋果,代号“小猪”,而张子枫的早逝的警察父亲,在闪回时出现时由任达华饰演,他正是《跟踪》里的狗头;“犯罪天才”傅隆生过了将近20年,依然由饰演陈重山的梁家辉扮演,可谓是大D哥又重出江湖,宝刀不老,战完阿乐又战陈家驹。
从海报也能看出,制作大了,人数量多了,更强调团战了,而这也是《捕风捉影》立足当下的新颖之处。世界观设定够新,够当下。港片不只会文艺复兴整《九龙城寨之围城》,还能打造以比特币为目标的“新型银行劫案” 警匪故事。匪在老狼王“影子”的带领下,凭超强反侦察能力戏耍警方“天眼”;警请回了退隐的跟踪专家“狗头”,用老派经验与年轻血液的合作;正反双方在高科技与传统智慧之间展开猫鼠博弈。
更妙的是,正反两派的核心冲突都落在“老”与“新”。
一方面,警队里,AI办案高效快捷,传统跟踪队被嫌弃无用;匪徒中,老派头领与年轻手下矛盾加剧。成龙、梁家辉两位领头大哥,都在挣扎中拼命证明自己“尚能饭否”,这份挣扎也与演员现实的处境互相映照。
而另一方面,张子枫、此沙等年轻演员的加入,又带来了新鲜视角和青春能量,让影片在延续港片筋骨的同时,披上了更贴近当下的外衣——既能看到成龙式的动作喜剧,老派警匪片的硬桥硬马,也能感受到现代警匪的智斗质感。
这就不得不提到动作戏,最能展现警匪片气质风格的部分,味太浓太正了。
动作戏不只是打斗,追捕一样可以拍得极为出彩。
开篇的定场戏就印证了这点。“狼崽子们”为了躲避警察追捕,在“老狼”的指挥下上演了一出永利皇宫的变装逃脱秀,简直是把《碟中谍8》里没发挥出来的变装变脸发挥到极致——贴胡子戴帽子,打领带换裙子,戴假发变辣妹,行云流水丝滑变装,堪比大变活人。
不仅如此,每个人的打斗方式都有不同的路数、自成一派。
伍耀磊(王紫逸饰)作为出任务到现场的警司,年轻脾气大火力壮,打斗方式就硬桥硬马,拳拳到肉;何秋果作为瘦弱骨干的年轻女警司,在警队里被同僚轻视,却借力打力,利用自己的灵巧身形逃脱控制、出其不意地反制与反杀;“狼崽子”们都是年轻的小孩,有的擅近战、有的擅布局,但他们出手快准狠,还融入了街舞、跑酷的动作,非常时尚活泼;而成龙大哥来到了洗衣房大仓库,犹如回到了熟悉的“家具城”,把钢管、梯子、滚筒洗衣机通通用上……
法拉利老了依旧是法拉利,这句话在暑期档一句送给《F1》的布拉德·皮特,另一句要送给《捕风追影》里梁家辉饰演的“影子”,千面影帝又回到了他的统治区。作为曾经的雇佣兵,他是从狼群里杀出的头狼,集阴狠损于一身,打斗上也专攻喉眼动脉,非常符合他的性格。擅长先攻心,再攻人,用一把匕首以1v30了养子们安排的喽啰,又能在戴着手铐的情况下杀穿一车特警,可见了得。
当梁家辉和成龙在狭小的餐厅阁楼夹板间搏杀时,那种力不从心又拼尽全力的状态,真让kk有一瞬间泪目,为这些老戏骨以肉身硬撑出来的真实感动容。
两个年过七旬的演员需要在木板里爬进爬出,拍摄时成龙的眼睛差点被道具刀怼出血,面对梁家辉的紧张,大哥挥手说“没事,再来!”,他怕对方收敛动作,压缩表现效果。
对成龙来说,这只是他拍戏经历中一次微不足道的小伤,“如果你承受不了的话,开始你就不要接受,当你接受了这个角色,你就要把它演好,而且我们不是拍AI那种特技片,我们是实打实的,你必须要亲自上阵。梁家辉懂,我也懂。”
说到底,警匪片还是要靠这份拼命而倔强的“人味”,才能撑起观众心里的重量。
二、好剧本,让班底发挥出真正实力
截至发稿前,《捕风追影》豆瓣近10万人打出8.1的高分,票房破3亿,预测能达到10.18亿。
抛开长尾效应和“是否能让警匪片再次辉煌”不谈,现阶段的《捕风追影》已经成就了很多人——它不仅是成龙近10年来最佳的动作片,让辗转多个烂片的影帝梁家辉重温旧梦,也是导演杨子(不是黄圣依前夫!)职业生涯的证明(前作有5.9的《宠·爱》和5.3的《龙马精神》)。
盘子能码起来,离不开好剧本对于大哥和影帝的感召。
两人开始都不想参演。成龙曾多次拒绝《捕风追影》,虽和导演杨子合作《龙马精神》在前,但他不想再来一遍《警察故事》,是导演锲而不舍给他讲剧本的精神打动了他,让他感觉这不只是一部的动作片,也有很多他能展现演技的地方。
而梁家辉刚收到杨子的邀约时就拒绝了一次,他从影40多年一直尽量避免重复角色,但他阅读完剧本后,发现跟踪的情节中充满了老世界和新世界的衔接,“你必须去面对新的世界,找到自己的定位,这对傅隆生来说是一个挑战,我也必须面对新世界的发展,虽然我是一个上了年纪的人,但也不能沉浸在某一种思维里头。”
拳拳到肉的动作戏负责制造爽感,而文戏的对照组才真正走进观众心里。张子枫饰演的新人警察,父亲因成龙角色的行动殉职,她对他既有敬仰,也有责怪。两人一路在愧疚和倔强中拉扯,最终相互理解与释怀。另一边,此沙饰演的双胞胎兄弟与孤儿院伙伴,将梁家辉视为父亲般的存在,却又因他的衰老与独断心生叛逆。直到发现,这个冷漠多疑的头狼,也曾试图以命相护。
这场交锋在“西湖醋鱼”一幕里展现得淋漓尽致。张子枫在菜市场凭水洼反光锁定梁家辉行踪,随后一路跟进住宅,在电梯里偶遇。为了掩护身份,成龙与张子枫临时伪装成顶楼的父女,还被梁家辉“登门试探”。
为了避免张子枫多说露馅,成龙索性把梁家辉拉进厨房“露一手”。结果梁家辉端出招牌西湖醋鱼,味道却糟糕透顶,甚至在最终对决时还被成龙拿来吐槽。
真正的火花则在餐桌上,梁家辉借着张子枫额头的疤痕,一再试探两人的父女关系,而张子枫却意外发现,父亲去世后,成龙其实一直在暗中关心自己。台词表里两层:明面上针锋相对,暗地里却悄然解开心结。剧情推进和人物关系的升华,在这一刻合二为一。
影片里的感情延伸到了片外,观众还能继续相信成龙大哥。在《捕风追影》北京首映礼上,张子枫还原《成龙历险记》经典对白,“龙叔,你还会一辈子演戏吗?成龙直言:“会演一辈子戏,演到你们不想看为止”。
不仅如此,《捕风追影》更是打响了爱奇艺“大片计划”的第一枪。从“燎原计划”、“爆前计划”再到“大片计划”,合称为爱奇艺自制电影的“三级火箭”。
爱奇艺希望通过流媒体的独特优势,搭建一条从新人到成熟类型片导演的成长通道。首先依托“燎原计划”,以小体量电影发掘并培养新人,让他们的作品能在平台上线与观众见面;接着从中筛选出优秀人才与剧本,进入“爆前计划”,提供最高3000万元的制作资金,支持他们创作更具先锋表达的商业院线片。
“扶上马,再送一程”。未来,这些经过历练的年轻创作者,将成为爱奇艺“大片计划”的中坚力量。而《捕风追影》的成功,为接下来的《1840》《非常监狱》(尹力导演)(曹保平导演)等多个项目打了样。
今年暑期档,好片频出,《捕风追影》却杀出一条血路。它不是靠复古情怀取胜,而是用“新旧交替”的警匪故事,给观众来了一次畅快淋漓的重击。老的,还在坚持;新的,正悄然接棒。
这部片证明了,警匪片没有断气,它只是需要一次换挡:动作戏得更炸裂,文戏得更动心,议题得更贴近时代。只有这样,才能让类型片真正走进下一个循环。《捕风追影》不是一部孤立的电影,它更像一次行业信号:未来的港片,未来的警匪片,必须在“守住筋骨”和“拥抱变化”之间找到答案。
毕竟,观众不缺情怀,他们缺的是下一次被狠狠点燃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