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饭封神》:当女性群像走上综艺C位

作者 / 小   刀

编辑 / 朱   婷

运营 / 狮子座

如果要给2025年的综艺市场找一个意外惊喜,《一饭封神》一定榜上有名。

虽说是一档美食综艺,《一饭封神》却完全不走“烟火气+治愈感”的老路,而是把美食舞台拍出了电竞般的紧张感。百位大厨和小厨齐聚,限时出题、突发考核、团队混战,每一期节目都像是高压赛场。

与此同时,镜头又不只简单聚焦竞技,而是把“厨艺”拍出了戏剧张力,更将镜头聚焦向了不少优秀的女性厨师。她们既保留着各自职业路径的印记,也在综艺化的赛制中释放出不同于以往的女性力量。

随着节目的进行,这些女厨共同组成了《一饭封神》舞台上最鲜活的群像,展示刀工与火候的比拼,理念与性格的交锋。

一、给女厨师一次被看见的机会

以往厨房里的女性通常被形容为温柔、贤惠。即使是在美食综艺里,女性厨师也很少被当作“主厨”来对待,反而更常被引导成厨房里的陪衬。

选手宴究生就向kk谈及了她自己的经历:“我刚刚入行的时候,给到女性厨师的岗位没有太多,要不就去做沙拉之类的冷盘,要不然就去做蛋糕、慕斯那些甜品。”这次她来参加《一饭封神》,其中一个目的就是想要告诉大众,女性厨师也热爱美食,也有审美和创造能力。

与宴究生一样,选手董嘉琪过往工作过程中同样因性别遭遇过一些质疑。比如,当她以主厨身份出现在顾客面前处理事情的时候,很多顾客会跟她说:“我要见的,是你们的行政主厨”大家习惯性地认为女性应该不可能做到行政主厨的位置。

“包括我在北美应聘一家铁板烧餐厅的工作时,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招过女铁板烧师傅,所以对我的考察极为严格,足足面试了六轮。”后来,董嘉琪凭借实力成为了这家餐厅的第一位女铁板烧师傅。

不难发现,无论是美食综艺里还是职场生态中,女性厨师或多或少都在被各种偏见所局限。而现在,《一饭封神》的存在打破了这种偏见。

在这个舞台上,女厨师们完全以职业身份站上舞台,没有任何附加的性别滤镜,她们不再是某个性别的附属,而是独立的个体。

我们可以看到选手我不是女王经历3次被“炒鱿鱼”后,43岁开了自己的第一家私房菜餐厅,第二年就上了香港非常有名的饮食杂志封面,成功通过美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新方向;可以看到吴千语化名娱乐圈隐藏美厨,顶着一张温柔的脸利落地手撕帝王蟹,击碎自己的“花瓶”标签;可以看到像亲切又可爱的曾怀君师傅,拥有最快又准的专业刀工和烟火江湖熏陶下的真性情。

还有伦敦面条女王、小花儿、塔塔尔族洋婆婆、酱酱小公主、锅气女侠、延边家常味、闽南厨娘......许许多多的女性厨师通过《一饭封神》站在大众面前,书写属于她们的厨房故事。

“节目播出以后,很多观众在小红书找到我,问我接下来会不会开餐厅,能不能教大家做菜。还有很多朋友在节目里看到我,也会跑来问我怎么参加这个节目,下一季什么时候可以报名。”宴究生说。

《一饭封神》对女性厨师的关注点,或许也正体现于此,节目并非额外为她们营造一个专属的舞台空间,而是就让她们以主厨的身份自然地存在于节目之中,用菜品赢得大家的敬佩。让每一个女性厨师的名字都在蒸腾热气中清晰起来,然后再续写女厨力量。

这种“被看见”,其实就是最大的尊重。

二、主厨本该没有性别前缀

当我们把视角再拉远一些,《一饭封神》的女厨群像之所以动人,还体现在三个具体的层面。

首先是赛制的公平。

节目完全取消了性别的考量,所有选手都在同样的规则下竞技。整季赛制参考了中国象棋的概念,分为首场淘汰赛、大厨小厨对决赛、团队赛,层层递进。比赛规则上,更是只强调食材本味和烹饪技术,放弃用性别或资历为主厨们分组。

宴究生说,她最开始以为《一饭封神》就是一个寻常的烹饪比赛,但参加以后才发现赛制非常有趣,当然也非常残酷。第一期录制淘汰赛时,就要从84人里选出16人,竞争压力之大难以想象。后期对决赛、团队赛,更是一关比一关难的程度。

董嘉琪印象最深的是小超市复活赛。“当时临时接到通知,晋级的厨师也需要(在比赛之外)完成这个挑战,我只能尽力把小超市当作是自己家的冰箱,用吐司、坚果、咖啡粉、巧克力和棉花糖做了一款甜品。这种没有预案只能随机应变的情况,多多少少会让我紧张,但没办法,再难也要接着完成下去。”

其次是叙事的重视。

《一饭封神》不仅没有快剪略过女性厨师的精彩表现,而且常常大胆地放大了她们的故事线,展现出她们在竞技舞台上的独特魅力。

比如,山野里的哼哼就是一众主厨里极具特色的一位。参加《一饭封神》前,刚从亚洲板块最北端的帕克萨角回来,走过世界各地,喜欢用美食讲述旅程。因为这次节目是在长沙录制的,她还特意去山上找了很多种野菜,在第一期做了一道代表初夏长沙的野菜沙拉。

这种自由又灵气的烹饪风格被山野里的哼哼贯穿节目始终,她告诉我们:“团队赛的时候,我是在酸队。当时,我们的菜品已经完成至80%了,我心里想的是肯定稳了,但是还能不能在常规之外加一点惊喜呢?于是,我才灵机一动想到要往菜里加一点杏子。”正是这一手神来之笔,许多观众对山野里的哼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还比如,在节目中话少但“内核超稳的”宴究生,在第三期团队赛中,自己一人承包了杀鱼的所有工作,还急中生智用干料烟熏来去除鱼腥味,在临时发现鱼片不够的情况下依旧情绪稳定进行了处理。这种惊人的控场能力惊艳了许多荧幕前的观众。

最后是氛围的呵护。

如今的综艺制作逻辑下,在节目中刻意制造矛盾冲突几乎已经是常态,但是强竞技性的《一饭封神》却并没有引导厨师之间的对抗,反而营造出了更多厨师之间的互助和共鸣。

董嘉琪回顾团队赛时提及,她与曾怀君、黎子安组成的“辣之队”是让她感到非常舒服的一支队伍。

“我们三个人都属于话不太多话的师傅,即使组队之后,也没有在一起说过很多话,但是却特别的默契。当时到了比赛场地,曾师傅负责做烧椒酱,黎师傅负责做鲈鱼,我就像是他们两个人之间的桥梁,辅助完成比如处理其他食材、摆盘等工作。”最终,这份配合无间的默契帮助他们将“辣”演绎得既猛烈又富有韵律,以38:12比分达成了碾压式的胜利。

选手山野里的哼哼则告诉我们,录制完《一饭封神》以后,曾怀君已经成为了她的偶像。“我太佩服曾师傅了,她真的就是一个大师。因为我们可以在录制间隙跑下去吃吃看大厨们做的菜,曾师傅做的那道沙虫汤我喝到了最后一口,太好喝了,感觉是‘一口入魂’。”

事实上,节目内外,还有很多像山野里的哼哼这样,视曾怀君为自己偶像的人。

通过《一饭封神》这档节目,越来越多人逐渐意识到,主厨本就该没有性别前缀。也因为这些女性厨师的努力和拼搏,我们看见了女性也可以在最激烈的竞技场里站稳脚跟。

三、动人的女性综艺群像

如果说在《一饭封神》的舞台上,女厨靠自身魅力赢得了掌声,那么在综艺之外,女厨的群像塑造也在悄然影响大众对女厨的刻板印象。

哼哼的野性创意,让人意识到女性厨师完全可以在味觉上更大胆;董嘉琪的冷静掌控,证明了女性在团队合作中的专业价值;宴究生的文化叙事,则展示了年轻女厨师的深度与可能性。还有,活泼可爱的锅气女侠、性格爽利的酱酱小公主等等选手,都在节目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过去观众很少有机会在美食综艺看到这样多元的女性形象。毕竟,大众对于厨师总有一些不可明说的刻板印象,就像是“脑袋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是伙夫”,更贴合传统厨师面貌。

但现在,《一饭封神》的出现,让更多女性厨师被看见了,让观众无法忽视她们的魅力,也令之前那些关于厨师的偏见、刻板印象等等,都不攻自破了。

就像我们询问董嘉琪会给予年轻的女性厨师哪些寄语时,她说到:“可能大家都觉得,我们这一行对女性来说,工作环境不够好,付出和收获也不成正比。我在日常工作中也遇到过因为这些问题离职的员工,但我想说,这些是每个行业内都具有的挑战,甚至是一条必经之路,我们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一定会有一天足够有能力去应对来自外界的这些挑战。”

当观众回望《一饭封神》这档节目时,会看到女性厨师的价值,看见她们站在聚光灯下,带领团队,定义审美,创造成绩。这样美好的一段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力量。而这种力量,远比一场比赛的输赢重要得多。

至此,美食综艺里关于女性厨师的群像才刚刚开了个头。能看到多位风格迥异、气质鲜明的女厨师们站上舞台,对于观众来说是极大的惊喜。我们愈发期待第二季会有更多的女性厨师出场,让观众看见女性在厨艺世界里的丰富和广阔。而这种期待,也并不仅仅属于厨师个体,同样属于整个行业、属于这个时代。

在灶火与烟火之间,《一饭封神》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女性在厨艺世界里的无限可能。

标签: 综艺
《一饭封神》:当女性群像走上综艺C位
扫描二维码查看原文
分享自DoNews
Copyright © DoNews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59877号-1